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6 旬婦頻挑戰百岳卻「外強中乾」 力弱症惹禍

圖片來源:中央社

64 歲李女士(化名)是週週爬百岳的登山愛好者,卻漸漸發現體力大不如前,甚至走登山步道都必須 10 分鐘休息 1 次,原以為只是年紀大,沒想到是力弱症惹禍,肌肉量還在,卻四肢無力。

據最新台灣研究計畫,以 200 人亞健康銀髮族體適能測試,發現計畫前期甚至特別抽測有登山習慣民眾,發現 60 % 登山族有「力弱症」風險,專家提醒,即便有進行運動,但仍有肌力不足的力弱風險,建議應保持肌力訓練,加強重量訓練,才能幫助預防力弱。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長邱弘毅今天下午記者會說明,「力弱症」是指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研究顯示,平均每年 62 % 長輩會從肌肉健全狀態進展為力弱症,在力弱症病程中若沒有及時發現並治療,將導致骨骼肌重下降。

邱弘毅表示,由力弱症發展至肌少症患者約有 10 %,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肉量流失是難以逆轉, 50 歲後每年肌肉力量比肌肉量下降得更快,已發展至肌少症的患者,不僅要對抗每年固定下滑的肌力,肌肉量要恢復到正常表現,是有很大難度的,僅能以運動及飲食來介入。

台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學系副教授林立峯說,近幾年「力弱症」在臨床上漸被提高關注,成為老年疾病前期指標之一,早期評估力弱症,能預防後續的肌少與失能,當手握力男性小於 28 公斤;女性小於 18 公斤,或步態 6 公尺步行速度低於 1 公尺 / 秒,可能為力弱症。

林立峯提醒,相較於肌少症患者,力弱症患者常合併高體脂、粗腰圍,導致新陳代謝異常,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風險,是長者日常生活功能惡化重要危險因素;此外,研究指出力弱症在 75 歲以上長者和晚期特發性肺纖維化的患者尤其常見。

但「力弱症」絕對不是體型肥胖者的專利,林立峯分享,曾遇過一名病患非常得意 20 年前量身訂製的旗袍直到現在都還能穿,卻不知身體肌肉隨著年齡增長退化萎縮,導致體內脂肪相對增加,才讓體重 20 年來都未改變。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