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烏克蘭民防主打即戰力 都市戰到反裝甲火箭全包

烏克蘭國土防衛軍除了挺住社會運作,也系統性訓練平民具備急救、射擊能力,及巷弄戰、反裝甲火箭訓練等能立刻投入戰事的技能。圖為烏克蘭毫無戰鬥經驗的平民接受射擊訓練。圖片來源:中央社

俄烏戰爭迄今逾一年,烏克蘭國土防衛軍除了挺住社會運作,更系統性訓練平民具備急救、射擊能力,以及巷弄戰、反裝甲火箭訓練等能立刻投入戰事的技能。無戰鬥經驗的民眾則全副武裝受訓,為自保也保護所愛。台海若爆發戰事,共軍攻擊之一必然包括飛彈攻勢,基礎建設及雷達站皆成目標,以削弱民眾抵抗決心。尚屬於軍推的設想,卻是烏克蘭的現在式。

當地國土防衛軍( Territorial Defence Force , TDF )早在 2014 年起就訓練民眾阻止俄軍奪城,甚至提供足以加入正規軍隊的軍事訓練。 TDF 並非單打獨鬥,而是與各地民防訓練組織合作,這樣的地方民防單位在去年 2 月俄軍全面入侵後遍地開花。

考量到各種戰爭風險,地方民防單位多由具有戰鬥經驗的人主導及擔任教官,與國土防衛軍合作更添訓練能量,課程由基礎到進階,包括了解地勢、讀懂軍事地圖、緊急醫療、基本戰術、城市戰、近身格鬥、狙擊等真槍實彈的課程一天內輪番上陣。

考量到各種戰爭風險,烏克蘭地方民防單位多由具有戰鬥經驗的人主導及擔任教官,與國土防衛軍合作更添訓練能量。圖為烏克蘭平民接受基本緊急醫療訓練。圖片來源:中央社

 

烏克蘭西部大城利維夫( Lviv )民防組織指揮官瓦倫廷( Valentin )今天對中央社表示,雖然民眾自願參加系統性課程,但教官仍會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強項及工作時間調整課程內容,並讓民眾每天受訓 3 至 4 小時、週末休息以兼顧工作及陪伴家人。公司主管多能讓員工擁有一定的彈性工時參與訓練,事後補班就行。

「像我們每週三的下午 3、4 時就有使用反裝甲火箭的模擬訓練課程,讓民眾學會瞄準 800 公尺距離內的靜態與動態目標,也因為有這樣的模擬操作,大大降低訓練成本」。

反裝甲火箭模擬操作現場就在利維夫夜店內一處隔間,參與成員有男有女,年紀介於 22 至 46 歲。其中上班族瑪利亞( Mariya )命中率極高,看著大型螢幕上冒出黑煙的虛擬坦克,她的臉上沒有笑容,「我很擔心(守前線的)男友,很難受」。她也因此更能體會因戰爭失去所愛的人的心情。

瑪利亞說,現在是戰時,女性都必須要起而對抗,「我想在生理及心理上都為戰爭做足準備」。

烏克蘭國土防衛軍除了挺住社會運作,也系統性訓練平民具備急救、射擊能力,及巷弄戰、反裝甲火箭訓練等能立刻投入戰事的技能。圖為烏克蘭毫無戰鬥經驗的平民接受射擊訓練。圖片來源:中央社

 

「夜店兼反裝甲火箭中心」 15 分鐘車程外的一處運動中心內,汽車維修人員歐勒山大( Oleksandr )與 10 多位民眾一身軍服、戴巴拉克拉法帽參與射擊訓練。他了解台灣民防訓練才剛起步,建議先從體能訓練下手,鍛鍊雙臂方便持槍;社區、城市或行政區都應該集結並邀請專業教官提供相關訓練。

利維夫郊外森林則同時有 2 組人馬分別進行傷兵撤離演習及無人機操作,這群人完全沒有軍事經驗,心裡惦記「保命第一、撐到醫護來」。

其中一名 1986 年出生的工程師在烏克蘭戰爭後離職全心投入無人機操作訓練。無論是他、瑪利亞或是歐勒山大都是烏克蘭民眾備戰的體現,而推動民防團隊的功臣,就是曾單槍匹馬摧毀入侵俄軍軍事裝備的國土防衛軍。

烏克蘭西部大城利維夫郊外森林27日有2組人馬分別進行傷兵撤離演習及無人機操作,這群人毫無軍事經驗,心裡惦記「保命第一、撐到醫護來」。圖為民防教官示範為傷兵頸部止血要領。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土防衛軍源於 2014 至 2015 年間,為了對抗烏克蘭東部受俄羅斯支持的武裝分離組織而設。 2022 年1月,烏克蘭國會通過「國家抵抗法 ( National Resistance Act )」,正式將 TDF 從國防部的監管中獨立,且要維持一定人數。

與台灣現有國防儲備人力皆來自退役的後備部隊不同,烏克蘭 TDF 召募對象是任何年齡在 18 歲到 60 歲之間的民眾,不分性別,依法可以參加軍事戰鬥。

2022 年 4 月,國土防衛軍的任務是防止親俄部隊成功透過「混合戰」,也就是資訊戰等正規戰事的補充手段,占領烏克蘭城市。國土防衛軍目前主要任務是確保政府機構能夠繼續運作,並協助內政部轄下的國民警衛隊及國家警察部隊。

如今俄烏戰爭已逾一年,基輔動員起來準備反攻。國土防衛軍西部戰區民防訓練主任馬爾科維奇( Sergiy Markovych )深信烏克蘭一定勝利,「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選項」。但他也認為,戰勝後沒有鬆懈的空間,民防訓練仍要持續。

「畢竟俄國仍在,有備無患( keep your gunpowder dry )。」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