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及愛知縣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擁有特定基因突變的人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胃癌發病風險將較無基因突變也未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大增。
日本產經新聞、時事通信社及日本放送協會( NHK )今天報導,這項研究已刊登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幽門螺旋桿菌作為提高罹患胃癌風險主因之一為人周知,與感染相關的胃癌患者在東亞特別多。另一方面,人體內與生俱來的基因突變跟胃癌發病具有什麼樣的關係,過去一段時間並不十分清楚。
日本研究團隊針對日本約 1 萬 1000 名胃癌患者及未罹癌的約 4 萬 4000 人的 DNA 進行比較分析,調查基因突變與胃癌風險間關聯。結果顯示,有 9 個基因跟胃癌相關。
在 9 個基因中,包括 BRCA 1及 BRCA 2 等 4 個基因主要負責修復受傷基因,如果人體這 4 個基因有任何 1 個發生突變又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話,罹患胃癌風險將是無基因突變也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約 22 倍。
人體一旦喪失修復 DNA 損傷的功能,癌細胞就會持續異常增生。研究團隊所掌握的 4 個與胃癌相關基因,負擔了 DNA 修復功能,一旦突變將造成功能減弱。
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所產生的 CagA 蛋白質,也會妨礙人體修復功能,所以一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就會進一步提高罹患胃癌風險。
對於擁有易罹患胃癌的基因突變的人來說,透過檢查及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就更為重要。研究團隊表示,對體內這些基因發生突變的人來說,「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效果可能更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