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2001.8.21.新台灣週刊)
二戰後,台灣人民在經過熱烈歡迎「祖國」的狂熱之後﹐從歡欣到失望﹐從失望到絕望﹐終而爆發了一場政治風暴﹐引來了一場腥風血雨的屠殺。
一批台灣的社會精英﹐在這一場政治整肅當中喪命。如果當年他們能假以一個正常的國度﹐他們之中足以組成一個堅強的內閣。可惜﹐他們卻為病態的中國政治文化做了註腳─「此物成材也﹐不得享天年」。
二二八的陰霾來不及揮袪﹐五○﹑六○年代的「白色恐怖」卻接踵而來。成材的精英﹐依然不得享天年。多少英靈消失﹐多少青春耽誤﹐多少家庭破滅﹐多少幸福斷送…。
從二二八到白色恐怖﹐高壓的政治致使精英殆盡﹐劫後餘生者也成驚弓之鳥﹐正直者多退隱迴避﹐不再與聞政治﹐於是一些投機政客﹑大商巨賈﹑地方角頭﹑地痞流氓紛紛上場﹐與政權當局掛勾。「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原來﹐黑金政治非一朝一夕之故。
七○年代以降﹐民主運動的浪潮衝激著外來統治者﹐然而在民主改革的路途上﹐依然血淚斑斑﹐…不死心的部份台灣人在政治黑夜中企盼黎明的曙光﹐可是有不少人卻已經在統治者的國家機器下接受洗腦﹐習慣統治者的價值標準﹐而忘卻了台灣過去的苦難﹔新生的一代﹐在以中國中原為座標的思考下﹐更是對台灣過去的辛酸血淚一無所知﹐無動於衷。
時序進入九○年代﹐台灣有了民主轉型的契機﹐起碼的自由人權已經有了成果﹐可是基本的公義是非卻混沌不清。過去專門迫害民主運動﹑蹂躪人權的人﹐竟然以「改革者」的姿態出來競選總統﹔將公款存入自己兒子和親屬帳戶的人﹐在東窗事發之後﹐竟然可以反過來罵別人抹黑他﹐是在對他實行「白色恐怖」﹔不斷匯錢到國外﹐在美國購置房產給兒子的人﹐竟然還高喊「打拼為台灣」。這樣的人物﹐竟然還有不少人在支持。這個社會的是非在哪裡?
與其說這個社會沒有「是非觀」﹐毋寧說是沒有「歷史感」。沒有歷史感﹐就沒有心要對歷史負責﹐只在乎自己的既得利益﹐只貪圖目前的安逸享樂。
時值二二八紀念日﹐又會聽到有人呼籲我們要「走出悲情」。
在經過五十多年的統治機器的洗腦﹐今天台灣這個社會上充斥著醉生夢死﹑貪生怕死﹑麻木不仁﹑是非不分的人﹐他們何嘗知道什麼是悲情?
228對他們只是一個無聊的數字而已﹐尤其是越來越功利的年輕人﹐過慣了安逸的生活﹐他們才不在乎前人的辛酸血淚﹐也不知道台灣的苦難歷史﹐他們欠缺的正是悲情﹐如何叫他們走出悲情。
在這個台灣苦難歷史的紀念日﹐我們不但不該走出悲情﹐我們要呼籲年輕人走入悲情﹐體會台灣歷史的辛酸血淚﹑奮進掙扎﹐因為悲情可以讓我們社會激發向上的動力。
原文出自李筱峰臉書,芋傳媒經授權轉載。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