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研究及公共服務 陳建仁:是終生志業及奉獻使命

前副總統陳建仁(資料照)。圖片來源:中央社

前副總統陳建仁卸任後回歸研究員身分,他近日在國際期刊專欄撰文,分享在學術研究和公共服務工作間轉換的心得,並強調學術研究是他的終生志業、公共服務則是奉獻使命。

前副總統、中研院院士陳建仁今天在臉書( Facebook )粉絲專頁貼文指出,他受國際頂尖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 )」的資深編輯之邀,分享先後轉換學術研究和公共服務工作的心得,文章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的 World View 專欄。

陳建仁在專欄文章寫道,對於流行病學專家來說,他的簡歷很奇怪,提及過去在台大培訓實地研究人員,後來擔任衛生署長並領導改革,之後台灣成功遏制 H5N1 禽流感、 H1N1 流感以及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短暫回到學術界後又成為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被提名且當選副總統職位。

陳建仁說, 2020 年5月他回到學術界,從世界衛生組織( WHO )正式宣布 COVID-19 疫情2年後,他一直思考在學術界及公共服務工作間轉換所獲得經歷,他認為所有的研究人員都會認為有這樣的經歷是很有幫助的。

陳建仁舉例,科學訓練與學術研究促使他在公共服務上能盡力找出可能影響體系的所有變數,而能作出以實證為基礎且面面俱到的決策。

其次是,只有科學絕對不足以讓社會繁榮,公共信任、強大的機構和社會凝聚力也都很重要,陳建仁舉例,團結對於激勵公眾遵守防疫指引至關重要,政府也必須盡其所能鼓勵全民遵守防疫規定,像是支持低收入戶接種疫苗、提供免費口罩等。

陳建仁也強調,傳染病原與毒性物質會造成長遠的衝擊,因此長期的科技投資是值得的,但採取防範行動仍必須緊急迅速。

陳建仁說,每當他回到學術界,他的公共服務經歷讓他更關注疾病的早期發現和預防,他也回顧過去在台大任教時,針對飲用水中的砷對健康造成多種危害的研究歷程指出,與許多領域專家合作將數據轉化為監管標準,將砷最大容許量降低,但也發現昂貴的水費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陳建仁說,這樣的經驗讓他發現科學發展在促進人類福祉上仍有其局限性,還是必須靠跨域整合和共同創作等。

陳建仁最後也在臉書貼文寫道,他很慶幸有許多機會,可以應用這些心得來服務台灣人民,「學術研究是我的終生志業,公共服務是我的奉獻使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