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死滅與再生書寫二二八 李敏勇:文化是咱的靈魂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家文藝獎得主、詩人李敏勇寫了許多以二二八為主題的詩,並以書法揮就成詩帖,新書「死滅與再生」收錄 60 餘幅以書法書寫的詩帖,今天在台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同時舉行新書發表會及詩帖特展。

李敏勇致詞時表示,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一個國家的主要力量,他希望還在政治運動中打拚的朋友千萬記住,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在文化意義中建立的,不是在經濟條件中建立的,「文化是咱的靈魂,若不能追求咱的靈魂,進而從文化中、社會中找到激勵人心的花朵,則無法建立新的國家」。

記者會在聲樂家李忻妤及鋼琴家蔡琇琪的悠揚樂聲中開場,兩人合作演出以李敏勇的詩作入詞、已故作曲家蕭泰然譜曲的「疼佮向望」、「百合之歌」等樂曲。

與會來賓包括文化部長李永得、內政部民政司長呂清源、台灣文學館館長蘇碩斌、二二八公義和平促進會發起人陳永興、前清大台文所所長陳萬益、「王子」雜誌創辦人蔡焜霖、二二八受難者家屬代表潘信行等人。

李敏勇表示,他出生在 1947 年,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那一年, 1973 年他就開始書寫跟二二八有關的作品,但真正對二二八的意義有所追尋,則要從 1987 年開始,當時「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正式發起,李敏勇說,這場由醫師陳永興等人推動的運動,是台灣人於戰後真正重新面對自身歷史並尋求再生的運動,對台灣的意義非常重大。

李敏勇自比二二八事件的再生冤魂,是在前人犧牲的斑斑血淚中成長的一代,他強調自己有責任探究二二八事件背後的意義及精神,期許二二八的死滅記憶能夠再生,因此寫了許多相關的詩、散文及小說,更在 1990 年代約集 30 多名出生於二二八事件那年的有志之士,組成「四七社」,參與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籌備,同時號召文化藝術界的朋友發展相關文化運動。

李敏勇表示,他曾寫過一首關於二二八的詩「這一天,讓我們種一棵樹:二二八公義和平日的祈禱」,後來摘寫成「愛佮希望」,由作曲家蕭泰然譜成一首歌,後來更譜成管弦樂「 1947 序曲」大合唱,之後在許多紀念二二八的場合一再傳唱。

李敏勇表示,這次展出的詩帖,是近 20 年累積的作品,他認為,詩可以出版為書,可以譜寫成歌,可以寫成字供人欣賞,是一連串文化的累積,希望台灣社會歷經長久以來政治運動的追尋,台灣文化能進一步有所成就及累積,因為唯有文化運動才是真正建構一個國家的主要力量,期許有識者追尋自己的文化及靈魂。

李敏勇 1947 年生,中興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主編「笠」詩刊,擔任「台灣文藝」社長、「鄭南榕基金會」、「台灣和平基金會」、「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董事長;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國家文藝獎,今年甫獲行政院文化獎。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

where to buy viagra buy generic 100mg viagra online
buy amoxicillin online can you buy amoxicillin over the counter
buy ivermectin online buy ivermectin for humans
viagra before and after photos how long does viagra last
buy viagra online where can i buy viag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