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追感染源 陳時中:實驗室病毒株比對11日出爐

圖為台北市環保局消毒人員在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周邊消毒。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研究院疑似發生 COVID-19 實驗室感染,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說,實驗室病毒株與染疫者病毒序列比對明天出爐,有助釐清感染源是否源自實驗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新增 1 例 COVID-19 ( 2019 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案 16816 ),為 12 月初剛離職的中研院 P3 實驗室人員。國內久未出現本土病例,加上疑為實驗室感染,引發各界關注。

陳時中說,除要求中研院生物安全會內部調查外,也會請專家進行外部調查。他強調,最重要是確認屬於明確或者不明感染源,而實驗室可能性最高,因此將比對實驗室與確診者的病毒基因定序,預計明天將出爐,

媒體詢問,確診個案曾 2 度遭實驗鼠咬傷,是否為可能感染途徑;另根據蘋果新聞網報導,咬傷個案的實驗鼠分別為最早在英國發現的 Alpha 變異株與最早在巴西發現的 Gamma 變異株,但個案卻是感染最早在印度發現的 Delta 變異株。

陳時中說,個案自述曾被咬,第1次有快篩陰性,第 2 次就沒有,直到出現症狀且症狀加劇才採檢確診。他表示,被哪隻實驗鼠咬傷,要經過調查才清楚,但目前調查尚未進行到那樣的地步。

陳時中指出,初步還是先比對個案與實驗室的病毒株是否相符,若相符則確定是在工作場所感染,若不相符則要思考其他感染途徑,「還沒調查到老鼠,現在先調查人」。

陳時中也提到,若為實驗室感染,穿脫衣服或病毒抹到臉,任何可能性都有,必須待調查釐清是否有標準作業流程( SOP )、個人處理及通報問題。

陳時中說, P3 實驗室有任何情況,都應有報告程序;人員健康監測上,不僅是實驗室,連一般職場都有要求,若健康有相關問題,也應該讓實驗室或院方了解,其中是否有疏漏或曲折,也要待調查報告釐清。

媒體詢問,外傳確診的實驗室人員曾被霸凌。陳時中說,職場工作關係,要靜待調查,現在做太多臆測、揣測,對於相關當事人有傷害,也是等調查清楚一併報告,較為恰當。

陳時中說,今天已派員進行環境採檢,中研院實驗室大樓是高度管理及清潔區域,公共區域有例行及特別消毒,但還要做環境採檢,確保安全;疑污染的實驗室昨天已暫時關閉,也會採檢確認是否有其他污染。

媒體詢問,有承包商日前曾到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更換負壓系統的濾網,卻未收到通知。陳時中說,還要進一步了解,但濾網清潔消毒有一定的 SOP ,例行就應注意。

陳時中說,此為 COVID-19 合約實驗室首度發生疑似感染事件,他強調,相關 SOP 已相當完整,藉由此事件可檢視是否有未臻完整之處,未來不排除修改。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