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展是今年台日文化交流盛會 Taiwan NOW 活動之一,目前在京都傳統建築町屋展出,「台灣野花園」讓日本民眾驚艷,也見識到台灣高度的環保意識。
由文化部主導、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的「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展覽從今年 10 月 2 日在東京丸之內 GOOD DESIGN Marunouchi 盛大展開後,透過精彩展出與多場面向不同議題的交流座談獲得台日兩地熱烈迴響。
這項展覽延續台灣設計的多元面貌, 10 月 23 日起移師京都 The Terminal KYOTO 巡迴展,展期至 11 月 7 日為止。
京都巡迴展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邀請顧問企劃公司 Plan b與深耕藝術策展的草字頭共同策劃。透過富有日本傳統情調的「町家」建築做為展出的載體,與8 位頂尖台灣創作者、 10 個經典設計案例重新詮釋「未來之花見: TAIWAN HOUSE 」。
不同於在東京丸之內的現代化空間展場,京都 The Terminal KYOTO 是日本傳統町家建築,充滿日本文化精神也乘載著在地生活印記。台灣設計作品在這種「和風」環境中呈現出具有獨特氛圍「台灣未來花園─ Fictional Garden 野花園」。
台灣設計研究院資深經理崔慈芳表示,一開始「未來之花」展只準備在東京展出,但是友好夥伴日本設計振興會期盼此展可以與關東以外的區域進行交流,因此決定舉辦巡迴展,巡迴的第一個候補是在關西地區,因為主體是台灣的野花園、花,所以就尋找適合這主題的場域,因為京都有日式庭院,於是找到了「町屋」這樣的建築。
崔慈芳說,在交涉過程中發現有些町家在觀光區比較大型,可能過去是有錢人家住的,但辦展單位希望能與京都的文化、生活更結合,於是選擇在比較平實的一般日本人生活的「町屋」,是 1932 年建築的房子,後來進行修復時,沒過度修復,只是把它盡量恢復到原來的模樣,很符合呈現「台灣的野花園」意象。
她指著庭園內一座座設計師張家翎的浮球作品「 wetland 濕地」說,日文有個說法稱「借景」,可以透過後面的場景與主角結合,呈現整體美好的氛圍。因為此展的主題與花園有關,因此「町家」這特有的庭園就是一個很好的舞台。
崔慈芳望著花藝設計師廖浩哲與台南府城光彩繡莊的合作作品說:「那是呈現台灣的青苔意象,特別找台南幫宗教比如寺廟製作刺繡作品的職人製作,運用到現代藝術作品。事實上,做出來就是非常的時尚、非常的驚豔。」
展場所在地 The Terminal KYOTO 是一座標榜「傳承×創新」、有 150 坪的大型京都町家,作為食衣住以及傳承智慧與技術的象徵,希望人們聚在此 Terminal (車站、航站、港口)進行知識和智慧的交流與累積,將此視為連結世界與京都的玄關口。
經營 The Terminal KYOTO 的 Value Create 公司職員吉岡和香子表示,這裡不僅經營喫茶店,也是藝廊,這是第一次有台灣設計師作品在此展出。在作品運到之前,看到這項台灣官民合作,而且是找來藝術家一同為環保而努力的企畫就讓她內心感到雀躍,實地看到展覽後,覺得能在此展出,讓她感到很高興。
她表示,公司的京都人,很想回饋鄉里,找京都市府的人商量後,得知京都的町家漸漸被拆毀,認為應該留下町家建築傳給後代,後來有機緣找到這座町家,這座町家差一點被拆毀蓋成住宅樓房。
策展單位 Plan b與草字頭所策劃的「未來之花見」展涵蓋台灣3大設計精神「整合資源」、「社會應用」、「回應時代」,以及與P. Seven 台灣茶香水品牌合作設計出為桃園國際機場的專屬氣味「國門香」。
參與者包括設計團隊究方社、無氏製作 PiliWu-Design ,工藝設計新秀張家翎、花藝設計師廖浩哲、藝術家劉文瑄、平面設計師顏宏安 AN YEN 與時尚設計品牌 ANGUS CHIANG 、 Melted patato 。
這些設計家或設計團隊運用永續循環媒材創作,透過展品與空間、環境交互的點綴、互動,表現台灣設計生態系多元協作的風采,透過展覽向日本觀眾建立屬於台灣獨一無二的印象,期盼讓觀眾進一步感受到不同面向的台灣。
11 月3日是日本國定假日「文化之日」,有來自京都、大阪的民眾前來觀展,有些人看到京都新聞報導得知展覽訊息。一位姓藤井的母親帶著3個女兒從大阪來觀展,其中一位女兒說,看到結合環保主題的設計,感到很特別,作品頗富巧思。
駐日代表處大阪辦事處副處長張永賢及經濟組組長林明秋應邀前來觀展,透過崔慈芳的導覽,對展覽的作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台灣設計師功力強,台灣社會致力於環保的意識高,感到很佩服。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