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線色彩不同,但能交織成美麗的布」排灣族青年鐘仁杰受金門大學建築系薰陶後,以所學經營古厝民宿,他用一台織布機邀請旅人共織一塊布,讓不同族群觀點在此碰撞。
27 歲的鐘仁杰來自高雄,父母是屏東牡丹鄉的排灣族和阿美族。他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因為求學踏上金門,截然不同的文化與環境,使他在適應的過程中感受到成長、成就感與舒適感。 他說,「被金門的土地黏住離不開了」。
因此,在金門大學建築系畢業後,他選擇留在金門服兵役,之後在本地營造廠工作。他說,在建築系課堂中學到有關金門傳統聚落、閩南建築的知識,讓他嚮往有朝一日也能與古厝結緣。恰逢租屋處租約到期,得知古崗一棟三蓋廊形式的閩南古厝翻修後已閒置3年,讓他圓了古厝夢。
古崗聚落,依山傍水,由珠水路劃分為大、小古崗,古崗湖、大帽山和翟山坑道都是鄰近顯著地標,也是知名景點。早年陸海空軍、海龍蛙兵駐紮此地,到現在還有跡可循。
這棟古崗古厝位於歷史建築古崗學校和縣定古蹟董允耀洋樓之間,鄰居說,古厝早期為餐廳,因國軍駐紮而高朋滿座。鐘仁杰發揮所學,一手將古厝打造成民宿,裡面的設備多半取自在營造廠工作期間工地堪用的廢材,濃濃的手工溫度,讓客人倍感溫馨。
民宿名為「斜坡客棧 KIVALA 」鐘仁杰解釋,排灣族人自稱 kacalisian ,意思是「真正住在斜坡上的子民」正好古崗處於斜坡地勢,排灣族語 KIVALA 是串門子、拜訪之意,期待本地民眾和遊客能常來這裡串門子。
鐘仁杰還展現排灣族的十字繡技藝,編織了一片金門地圖,掛在古厝主廳牆上。大門口的民宿招牌也是用十字繡呈現,別具特色。
鐘仁杰希望深耕金門,同時結合自己的原民文化,邀請編織、設計、詩人等原住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入住,透過工作坊或駐地創作,建構並重組異文化,走出獨一無二的風格。
目前客棧的第1個計畫是「古厝共織」。一台織布機與來自不同地方的旅人共聚斜坡,共織一塊布,不同族群之間的經驗與觀點碰撞,將思想上的共織轉化為織布。他說,織布的同時也在書寫歷史,歡迎大家來書寫自己的故事,也為斜坡客棧編織歷史。
鐘仁杰說:「我們彼此雖不一樣,但我們相伴,就像毛線色彩不同,但一樣可以交織成美麗的布!」而未來這塊織布將成為掛飾,或是做其他用途。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