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牡蠣養殖浮具污染海洋 環團籲建標準規範

雲嘉南沿海牡蠣養殖盛行,政府補助使用發泡聚丙烯(EPP)替代浮具盼改善海洋污染,環保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8日舉行記者會指出,EPP浮具同樣難逃破碎命運,中央應統籌建立浮具標準規範,讓牡蠣產業能永續發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環保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從2018年開始進行台灣沿海塑膠微粒污染現況調查,28日舉行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綜合海陸數據,發現台灣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最多,最多的季節為夏季。
圖片來源:中央社

 

雲嘉南沿海牡蠣養殖盛行,政府補助使用發泡聚丙烯( EPP )替代浮具盼改善海洋污染,環團今天說, EPP 浮具同樣難逃破碎命運,中央應統籌建立浮具標準規範,讓牡蠣產業能永續發展。

環保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從 2018 年開始進行台灣沿海塑膠微粒污染現況調查,並於今天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綜合海陸數據,發現台灣東北海域塑膠微粒數量最多,最多的季節為夏季。

雲嘉南沿海牡蠣養殖盛行,政府補助使用發泡聚丙烯(EPP)替代浮具盼改善海洋污染,環保團體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8日舉行記者會指出,EPP浮具同樣難逃破碎命運,中央應統籌建立浮具標準規範,讓牡蠣產業能永續發展。
圖片來源:中央社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研究員溫珮珍在會中指出,根據調查結果,從東北與西南海域來看,這兩海域四季都以硬塑膠比例最高,而硬塑膠來源廣泛,包含生活中各式塑膠製品像是包裝外殼、免洗碗盤,破碎後都會成為硬塑膠。

至於在夏季,則是以發泡塑膠數量最多,這很有可能是海面上看到的養殖漁業浮球、浮具破碎產生而來的。

溫珮珍提到,傳統牡蠣養殖業多以保麗龍浮具作為蚵棚浮力來源,使用年限為 2 至 3 年,當西南氣流旺盛時,保麗龍會因為大浪跟水流導致破碎,雖然政府近年開始推廣使用比保麗龍強度更高的 EPP 浮具,但今年西南氣流強勁,密集強降雨同樣造成蚵棚被沖毀,同樣難逃破碎命運。

溫珮珍說,對比與台灣牡蠣養殖業環境相似的韓國,韓國對於浮具的規範相當完整,還加上了浮具耐受性、模擬海洋環境暴露試驗等,且新浮具生產及認證必須由中央來執行,而台灣則是地方自治。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東良則說,目前嘉義縣政府及台南市政府現階段都提出保麗龍退場機制,預計明後年完結,但有退場機制並沒有解決環境問題,調查顯示 EPP 替代浮具還是會破碎造成環境污染,比較其他國家,浮具應該由中央統籌建立標準及規範並考慮循環經濟,讓材料可以不斷被循環使用。

林東良也強調,政府在牡蠣產業上的補助,幾乎都是補助替換浮具及獎勵回收這兩項,但都沒有編列經費在研究、研發替代材質、研發新養殖模式等,韓國 10 年前開始做到現在已經有成果,保麗龍危機已經稍微減少,而台灣也應開始面對這個問題,讓牡蠣產業可以永續發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