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表示,創新能夠開啟發展「央行數位貨幣」( 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 CBDC )的機會,舉例來說,政府發放振興券或福利金若透過 CBDC 平台發放,有助於達到專款專用的目的。
楊金龍今天出席「貨幣數位化與台灣金融產業的未來」研討會,並就「央行貨幣的支付功能與 CBDC 的發行」為題進行演講,他也提到, CBDC 的技術並無先發優勢,後發國家反而可借鏡經驗,做得更周全。
楊金龍表示,外界都相當關注台灣 CBDC 的發展,央行已在去年 6 月完成第 1 階段有關技術可行性研究,瞭解分散式帳本技術( DLT )應用的局限性,特別是其運作效能尚無法滿足即時、高頻、大量的支付交易需求。
目前中央銀行正進行第 2 階段「通用型 CBDC 試驗計畫」,進入技術實驗階段,藉由建置 CBDC 雛形平台,模擬 CBDC 在零售支付場景應用試驗,預期 2022 年 9 月完成。
楊金龍指出,大家對 CBDC 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但在探索新領域時,許多理想與效益都將面臨技術與實務上的考驗與挑戰,也因此,美、加、英、歐、日、瑞士及瑞典 7 國央行與國際清算銀行( BIS )共同訂定無害、共存及創新與效率3項「 CBDC 基本原則」,做為發行 CBDC 的基礎。
楊金龍特別以近期台灣發放振興券為例,直言創新開啟發展 CBDC 的機會,如可程式化( programmable )貨幣可能是未來創新的重點,讓 CBDC 能依照程式設定的條件,自動執行交易,延伸到多樣場域;當政府發放振興券或福利金,僅能用於特定產業或限定期間的消費時,若透過 CBDC 平台發放,可將使用範圍寫入程式碼,達到專款專用的目的。
不過楊金龍也說,創新可能為金融、經濟體系帶來風險,並損害大眾對央行貨幣的信任,這樣 CBDC 的潛在效益也無從彰顯,所以必須在確保「無害」與「共存」前提下,「創新與效率」才具有實質意義。
楊金龍表示,歐美經濟體及台灣等多數國家支付體系多元便利,對於未來是否要發行 CBDC ,均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即使是正積極進行試驗的瑞典,以及已在進行試點的中國,他們的央行也宣稱尚無正式推出的具體時間。
「 CBDC 的技術並無先發優勢」,楊金龍強調,先發行的少數國家為解決其國內特殊的支付環境問題,固然能先行試驗 CBDC 的技術,但也得承擔該技術的潛在風險;其他多數國家則有後發優勢,包括借鏡其發展經驗,進一步防弊興利,建構更周延的 CBDC 生態系統。
楊金龍在演講結尾也引用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 )一再強調的話「做得正確比搶第一更重要」。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