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東京奧運的羽球女將,除了八強戰時,球風與台灣選手戴資穎相似,而打得難分難解的泰國選手伊瑟儂外,最讓大家熟悉的就是四強戰遭遇的印度選手辛度,在戴資穎奪金失利後,辛度安慰戴資穎的擁抱和那句「我知道妳很難受,妳已經表現的很好,只是今天不是妳的局」,更是一舉暖心全台,讓辛度成為最高人氣的外國羽球選手。
辛度的陽光暖心背後,面對的是印度性別權益低落的黑暗,辛度在運動場證明了自己的同時,也是帶給印度生理女性追逐夢想的可能,辛度也善用自己的媒體影響力,積極的想提升整體生理女性地位,尤其是針對「月經汙名化」相關的議題。「月經汙名化」在傳統宗教根深蒂固,生理女性地位落後的印度,具有強大的歧視影響力,剝奪了生理女性各樣的自主與公眾場合參與空間,這是生活在性別意識亞洲前段班的我們,難以理解的可怕。
被汙名化的月經
在現代醫學知識發達的台灣,我們也都理解月經是大多數生理女性的正常生理反應,但在大多數的傳統信仰中,總是被視為汙穢不潔的象徵,進而導致生理女性在公共領域受到排斥,以台灣來說,至今仍有部分傳統信仰在祭祀儀式上,將處於經期的生理女性認為是禁忌或禁止事項,頭城搶孤的主祭典,至今仍禁止女性參與,甚至劃設女性禁止區。
在印度則是除了公領域外,生理女性甚至連私領域都會因為月經的汙名,而受到歧視性對待,尤其以保守派居多的農村更為強烈,經期來潮的生理女性,被禁止與他人接觸、不能踏入家門、不能使用家裡共用的餐具、甚至連飲用牛奶都成為禁忌,更別說因此剝奪了部分的受教權,甚至有人因為月經沾染褲裙,而受到教師與校長的大量羞辱,最終羞憤自殺。
月經汙名化除了淺顯易見的歧視外,最大的困境在於被視作理所當然的隱性歧視。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無法將月經當做一件自然而然的生理反應,就像被刀割傷會流血一樣。我們不會將割傷的流血當做穢物,甚至在戰場或運動賽事中流血,會被視為英雄的榮耀。同樣都是生理上的流血,兩者之間明顯的待遇之差,本質上就是一種汙名化的歧視。
貧窮下的月經用品困境
月經貧窮,主要發生於經濟弱勢的生理女性,因為能自由運用的金錢較少,無法順利取得生理用品,進而衍生成疾病和影響心理健康,甚至進一步影響求學與工作,而陷入惡性循環,無法順利完成學業與工作,又再一步加劇生理女性的經濟弱勢。可以說月經用品的取得,跟人身自由、受教權、工作權,完全是密不可分的人權議題。
辛度在球場上的表現鼓舞了印度人,也幫助性別議題的推展。回過頭來看台灣,雖然性平程度遠高於印度,但仍存在將月經污名,讓人們無法直接的談論月經,被迫發明大量月經的代名詞,使用藍色液體代替廣告中的經血,人們不會羞於拿出OK繃或止血紗布,但月經相關生理用品,彷彿被視為見不得人的產物,去除台灣自身的月經汙名與月經貧窮,還有待我們一起努力。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