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我台北,我街道」作家帶路發現深情台北

胡晴舫盼藉書寫引發內心深層情感。圖片來源:中央社

關於台北街道的美好記憶,你還記得多少?由作家胡晴舫主編的城市專書「我台北,我街道」,邀請 20 位作家執筆,從不同面向發現這座城市的值得驕傲與追想的事。

胡晴舫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她從小認識很多人不把自己當台北人,覺得總有一天會跟著國民黨「回家」;中南部的朋友則跟著羅大佑高唱「台北不是我的家」,唾棄台北似乎成為一種習慣,但偉大的城市就是經得起大家唾棄,唾棄成這樣,大家也沒有真正離開台北,大家還是繼續『我台北、我驕傲』。

「我台北,我街道」受到香港文學館推出「我香港,我街道」書寫計畫的啟發,胡晴舫表示,過去十年,香港城市內容發生巨變,人們對城市的消失有一種迫切的危機感。台北相對沒有這樣的危機,但很多事不必等到它產生巨大改變再來做,她思考「裝在我青春的香港不見了,我的台北又會是怎樣」?

書中內容包括焦元溥寫消失的羅斯福路唱片行,馬世芳寫來不及參與的麥田咖啡館,張亦絢寫她的木柵路,崔舜華寫她的潮州街,吳鈞堯寫他的重慶南路,何致和寫永遠在他心底流動的西藏路,以及更多作家的台北街道深情體驗。

胡晴舫說她最有感的是 285 路公車被改成「敦化幹線」這件事,「因為我小時候東區,後來搬到士林、天母,念書在南區,對穿梭這幾個地區的重要公車路線,多少是有感情的」;陳雨航則在文章中反覆叩問「住在台北的高雄人算不算台北人?」胡晴舫則自問:「離開了台北的台北人,是否算是台北人?」

胡晴舫表示,她一直把街道視為城市空間的一部分,「城市空間最美妙的地方,就是隨機碰撞這件事,你不知道你今天上車會碰到誰?喝咖啡時旁邊坐的是誰?走進書店,店員會跟我說什麼?在街上又會遇見誰?」

胡晴舫說,街道書寫不只是留下記憶與紀錄而已,她更希望藉由書寫引發人們內心更深層的情感,去反省跟街道之間的關係,進而產生一種珍惜的情緒。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