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今天揭曉第 23 屆台北電影獎卓越貢獻獎得主,為資深電影文化推手、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黃建業。他跨足多重身分,包括電影學者、影評人、詩人、劇場導演等。
黃建業出生於香港,中學畢業後來台就學,開始大量發表影評, 1980 年出版首部影評集「轉動中的電影世界」,而後接任「影響」雜誌主編,持續引介西方的戲劇和電影思潮與藝術家,實際影響了當時的文藝潮流與文化研究。
黃建業也參與影評改革,與焦雄屏、陳國富、張昌彥等人在聯合報「電影廣場」發表短評,犀利風格為當時的電影產業注入新氣息,更與詹宏志、楊德昌、侯孝賢等人共同簽署「民國 76 年台灣電影宣言」,對於「台灣新電影」的關注與評論,昭示了台灣新電影時代的轉捩點。
在他發表的多種電影著作中,「楊德昌電影研究」是研究楊德昌電影的重要參考資料,「人文電影的追尋」、「潮流與光影」全面性的討論港台電影與歐美電影,成為讀者認識進而沉浸電影的重要途徑。
1996 年,黃建業接任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任內除口述歷史和學術資料出版外,他更四處奔走,籌覓新片庫,並努力爭取搬遷構設及溫濕度控管預算,也搶救修復酸化的國、台語片,蒐羅台影及中製廠等重要片廠拷貝與檔案,又取得兩地胡導演基金會支持,從加州運回並彙整 200 多箱胡金銓導演珍貴遺物及手稿,接力電影文化資產保存的使命。
此外,他也是金馬影展、台北電影節、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的重要草創成員,在 2000 年代台北電影節樹立核心價值「年輕、獨立、非主流」,以及「主題城市」的策展上,黃建業更扮演了關鍵角色。
遊走於各個身分,黃建業不忘將自己對電影的見解與熱愛傳承下去,他先後任教於母校中國文化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台灣藝術大學、世新大學及台北藝術大學等多所大專院校,亦長年在校外開設電影賞析講座,至今累積的寫作及推廣成果,皆顯示他與電影之間互相滋養浸潤的緊密連結。台北電影節希望藉由獎項,榮耀他對於電影的畢生奉獻。
台北電影節將於7月 10 日舉辦台北電影獎頒獎典禮。影展期間將放映黃建業親自推薦、對他別具意義的法國電影「昂希朗格瓦:電光魅影」( Henri Langlois : Phantom of the Cinematheque ),並舉行卓越貢獻獎講座,分享「骨董級影痴的來時路」。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