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中國、經歷文革的余茂春,過去幾年擔任川普政府反中大將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中國政策首席顧問。華人面孔的他從一個留學生成為美國國務卿的核心幕僚,讓外界感到好奇。
現年 58 歲的余茂春出生於中國安徽,曾是高考(大學入學考試)狀元, 1985 年到美國修讀碩士、博士學位後定居,在美國海軍官校任教多年。他今天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分享當初決定到美國深造的原因,以及他對中共的看法,是如何受到個人人生經歷的影響。
余茂春說,他讀文科,主要在意的是視野與資料性問題,到美國可以研究美國議題,獲取資料很方便,學術也很自由,而當年在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工作都是由政府分配,國家權力對個人權利的壟斷時時刻刻都可以感覺到,因此他決定遠赴美國進修。
他說,到美國之後,完全是依個人選擇,在有自由選擇的情況下學到很多,當然心裡就有比較跟對照。他說,成千上萬到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都有這種感覺。
在赴美之前,余茂春在中國生活了 23 年。雖然有不少中國留學生是在移居西方國家之後,才有機會認識中共政權的真面目,但余茂春自認對中共本質一直都很清楚。
余茂春說,他對共產黨的認識基本上不曾改變;他說,在中國生活幾十年,不可能會對中共產生「錯覺」,因為凡事都是親身經歷。
他說:「對中國官場的腐敗、對社會制度的不公平、對人民的饑苦、對老百姓的最基本訴求跟他們的不滿,還有對中國人民的創造性能力的認識和敬佩,都是幾十年生活在那邊你不可抹滅、不可能迴避的。」
但他也說,到美國後因為有比較的角度,他對中共的基本概念有了「昇華與提高」。
他舉例,當年中國人人都覺得戶口制度不合理,對人身自由加諸巨大限制,但他到美國後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領悟。他說,在美國沒有戶口制度的情況下,人們享受到自由的喜悅,「會感覺到作為一個自由人和一個不自由的人之間,差距是多麼巨大」。
在中國的戶籍制度下,人民沒有充分的遷徙自由,眾多民眾從外地到主要城市打工,因為無法取得當地的戶籍,便得不到醫療和子女教育等社會服務,結果是孩子必須留在鄉下,跟到城裡打工的父母親分離。中共當局近年開始放寬限制,開放較小城市讓外來人口「落戶」。
余茂春舉的另一個例子是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他說,每個人都知道計劃生育對婦女的權益是極大侵害,但在中國大家只覺得這是黨的政策,雖然人民在感情上覺得這非常殘酷,但國家要人口的均衡發展,可能有它的考量。
「等到在西方生活之後,就會覺得那個殘酷的程度不可言喻。」余茂春說。
由於前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 )反共形象鮮明,身為他中國政策首席顧問的余茂春自然也被跟反共劃上等號。據報余茂春的名字因而遭故鄉安徽余氏家族從族譜剔除,狀元名錄上的名字也被母校重慶市永川中學從石碑上刮掉。
對此,余茂春說,他不覺得他整個人生界定、他的身分認同( identity )就是反共;他認為自己只是在說真話,不是為反對而反對。
他表示,如果他說中共是極權統治,表面上似乎是反共的陳述,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這就是現實;若他說中共必須改變行為,不要繼續鎮壓異己,表面也像政治陳述,但這在中國是最大的社會現實,不能說是因為他反共,才會發表這些主張。
他強調,中共所作所為跟國際標準、世界潮流及當代民主自由的根本原則完全不相符,「所以我覺得我說的是真話,而且我現在相信千千萬萬的中國人會同意」。
1月 20 日卸下國務卿職務後,蓬佩奧以傑出研究員身分轉往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 The Hudson Institute )發展。余茂春與他同進退,同樣也在離開國務院之後加入哈德遜研究所。
被問到他與蓬佩奧如何相識,余茂春不願透露細節,僅強調兩人是好朋友,一拍即合。
余茂春表示,蓬佩奧非常有遠見,是他遇過最堅定的愛國者。蓬佩奧熱愛美國自由、普世價值與美國建國的基本原則,也非常能夠聽取幕僚意見;這些因素讓他在當國務卿時勇往直前,並在關鍵時刻做出重要、有遠見的決策。
余茂春認為 57 歲的蓬佩奧非常有政治前途,是少有的政治領袖。
蓬佩奧於總統拜登( Joe Biden )1月 20 日上任後隔天,在推特寫下「 1384 天」。從那天往後推 1384 天是 2024 年 11 月5日,恰好是美國下一次總統大選的日期,不少人認為蓬佩奧可能爭取共和黨提名,在4年後角逐總統大位。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