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學者呼籲加速大學退場 退場評鑑應「重質不重量」

圖片來源:中央社

(芋傳媒記者陳柏仰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先前委託台灣教育研究院社,針對私立大專校院轉型及退場議題進行研究,於今(6 日)舉行焦點座談,發表研究結果,並針對高教品質、學生受教權、教師工作權及董事會等不同角度探討。黃昆輝呼籲,大專轉型和退場已是老問題,《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不宜拖延下去,應儘速通過。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中)。
圖片來源:中央社

接受基金會委託進行專題研究的台灣教育研究社社長黃政傑指出,少子化造成學生來源減少,大專校院供過於求,其中,以具「私立」、「技職」、「偏遠」、「後段」等性質學校所受衝擊最大,而技職體系私立科技校院又佔台灣高教規模的大宗。

黃政傑也直言,少子化等外部環境變化固然是台灣私立大專校院轉型、退場的導火線,部分私校辦學出問題,董事會幫派化、家族化、私有化等腐敗問題,也是重要原因。

美、日、韓高教近年都出現退場現象,黃政傑指出,美、日、韓政府介入的方式與程度有別。美國採取自由市場機制,著重強化大學資訊公開和透明度;韓國政府手段最為激烈,實施嚴格評鑑,將大學強制分級、加速退場;日本作法與台灣較為接近,建立「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作為專責機構,提供融資和經營判斷指標,及早篩選和預警。3國作法都有可供借鏡之處。

研究團隊歸納出數項建議,包括在大專設置公益董事、公益監察人,讓退場學校的剩餘財產可捐給私校興學基金會,並公布預警及專案輔導學校名單,設立退場專責基金會,建立教師安置基金等。

先前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呼籲私立大學應重組純公益董事會,而非財團董事會。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指出,私立大專院校面對到嚴重的惡性循環:少子化造成招生不足,招生不足影響學校財務狀況,財務不佳人事就不穩,人事不穩要經營更不容易,經營不好聲譽就差,聲譽差又再造成招生困難。

針對大專退場議題,唐彥博認為,政府應該組成教育國家隊,提出更多轉型與退場誘因,學校也應自我審視、改革,找出自我定位。

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戴伯芬表示,多數國家都將高等教育視為國家、企業與個人的共同投資,國家要讓所有人有平等的受教權,不等於所有人都需要有學士學位,現今台灣學歷通膨,造成國家投入更多資源進去高等教育,可是個人獲得的資源反而減少。

許多與會的校長和學者,多認為政府應當投入更多資源挹注高等教育,戴伯芬則持異議,她強調「反對國家再用葉克膜,應該積極讓學校加速退場!」

學校如何轉型與退場,戴伯芬認為,學校轉型工作不只是教育部的責任,許多部會都應該協助,她建議行政院要設立獨立部門,超越教育部單一職責,輔導學校轉型作為文化或社福部門。

上個月上映的紀錄片《上學去》內容即在探討高等教育退場議題,退場時如何保障學生受教權與教師工作權。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另外,針對學費調漲議題,戴伯芬提到,過去教育的意義在於翻轉階級,但高教現況變成在鞏固既得利益者,弱勢學生在私校繳較高的學費,卻得不到更好的教學品質,相反優勢家庭可以進入公立學校,以較低的學費獲得更多的資源。

戴伯芬建議,台灣應效法韓國的彈性學費制度,特定學門具有公益性(如長照、社工),應該增加公費生名額、降低學費,藉此減低就學成本也鼓勵學生投入。

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則以美國為例指出,美國有許多學生人數低於 3000 人甚至低於 1000 人的大專院校,雖然學校規模小,但教學品質並不差,台灣進行大學退場評鑑時,應該考量教學品質與財務狀況,不能單以學生多寡和招生情形作為評鑑依據。

相關報導: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