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醜聞應證電影《無間道》的一句話。
富商翁茂鍾所牽扯出的審檢調風紀案,18 日公布懲處名單,引發社會關注。除了不少法律人調侃有無收到襯衫、吃飯聚會,意指對方「不夠大咖」,上不了司法院訂下對違失情節的判斷標準。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民眾反應是不感到驚訝。乍看似乎沒有重創司法形象問題,因為國內司法早就沒了形象,有錢判生沒錢判死的說法,深植人心,才導致近來要求司法改革的聲浪激增。有人以懲處名單上不乏前高官,少部分在職屆退,緩頰多是以前的事,對民眾而言,卻都是一樣的。雖然這類說法會埋葬許多潔身自愛司法人員的努力,但卻也是現實。形象建立得來不易,更別說翻轉糟糕的品牌印象。某種程度,司法院再多的政策、法治教育宣傳預算,都改變不了本質性的社會觀感不佳。
眾所周知,每一次的爭議判決,不少見的司法醜聞,都在不斷累積民眾對司法的不良印象,而且也沒任何速成解決辦法。如同司法形象在一點一滴中消逝殆盡,也必須倚靠一步步挽回,舉凡法治教育扎根,破除對法律誤解,國民參與審判的國民法官新制,更透明公正的懲戒調查過程。
這次醜聞中的官場收禮、交際應酬的潛規則,由來已久。不然也不會有清朝雍正時期「百官行述」故事流傳至今。有趣的是,電視劇中的故事結局,百官行述一書被燒毀。現代版則是訂出「判斷標準」被批評為放寬標準,放了不少人一馬,是否也與電視劇中同個原因,「不利於國家穩定」就不得而知。
坦白說,根據牽涉案件輕重,予以懲處符合法律原則,倘若真要全部追究,只怕後果出乎意料。此次不僅高層法官,檢察官、調查局也涉入其中,還有哪些存在不正當關係,或是初次收禮、聚餐僅是富商投石問路的做法,不好區分,更嚴重的指控為是否司法院、法務部不敢區分。而且收禮、聚會次數之多,也凸顯內部倫理規範無用,報備機制、餐會、餽贈規範大多防君子不防小人。
若真準備配合辦事,道德、法律防線早已被攻破,任由財務等有利的誘因,取代知法本應守法的內在動機。此時金錢的誘惑足以將壓倒任何本應該讓人感到厭惡的道德顧慮,否則第一時間就該舉報,各法院內部的「人情義理」仍舊具有重要影響力,小事不敢拒絕、主動報備政風室,也就更不願挑戰事關公平正義的大事。
電影《無間道 2》倪永孝的經典台詞:「出來混,遲早要還的」讓人印象深刻,只是爆發司法醜聞的同時,不只牽涉官員要還,其他奉公守法的司法人員也在替他們償還,人民繼續不信任司法的巨債。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