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淺議我國情報改革(4/5)-公眾關係篇

圖片來源:機密訊號 Facebook 粉絲專頁。

在探討我國國家情報體系的徵才及訓練部分之後,本篇將探討我國情報機關的公眾關係以及情報機關在社會大眾所呈現的印象。並評述為何我國情報機關在公眾關係是呈現出這樣的形象,以及這種形象對於我國情報機的影響。

公眾形象

首先是情報機關在公眾關係所呈現出的形象,以國安局跟軍情局為例,國安局跟軍情局給大眾的印象不外乎是八極拳、戴笠等過往軍統歷史的遺緒,而缺乏與時俱進的形象改造或主動和公眾進行接觸。即使有也只是在面臨內部醜聞時推出所謂的「形象月曆」的花俏手法來吸引輿論的注目,但是對於如何提振整體的專業形象讓國人重拾對於情報機關專業的信心跟信任卻付之闕如。反之,大眾對於國安局跟軍情局等情報機關最深刻的「印象」仍然是那些不堪的弊案內部傾軋的醜聞。

媒體經營

至於在社群媒體的經營上,國安局在這方面的經營則是乏善可陳,除了單調的官方網站在其他社交媒體上則是付之闕如,跟美國中情局在官方網站臉書推特Youtube 網站的經營相比,真是不可以道里計。

雖然情報機關有不少具有實務經驗的退休幹員,可以在不至於洩露國家機密的情況之下適度的分享其經驗談,讓社會大眾知曉情報人員的付出跟情報工作的重要性,並促進公眾對於情報學的理解以及有志者投入情報工作。但是過去情報機關跟社會的隔閡跟脫節,不僅讓不少退休幹員在退職後,在社會陷入如「浦島太郎」的處境,而選擇退縮在原單位退休同仁所建構的小圈子之中,殊為可惜。

而原單位對於有意透過出書發表其對原單位看法的退休情治人員採取以洩密罪名進行起訴的作法(參見蕭台福案龐大為案,不僅讓有意願者為之卻步,也加深了相關人士對於談論情報工作的顧慮。即使是有志推廣情報學的退休情治幹員也是不多的,目前僅見前國安局官員蕭台福的《情報的藝術:新時代智慧之戰》上下冊以及曾任職心戰部隊的何姓軍官發表關於資訊戰的系列文章,至於前軍情局副局長翁衍慶所著的《中共情報組織與間諜活動》則是陷入抄襲之爭議。原本可以做為情報學跟情報工作實務的推廣者的退休情治幹員,因過去情報機關跟社會的隔閡、原單位的過度保密心態等因素而受到侷限,讓情報機關維持跟社會的隔閡與神秘。

除了媒體報導跟著書論述之外,在影劇等通俗文化上,我國情報機關也未曾善用這個領域作為增進社會形象的助力。歐美影劇界以其情報機關為題材的作品多得不可勝數,如「反恐危機(Homeland)、「神出鬼沒(Spooks)、「巴黎情報局( Le Bureau des Légendes)等等,即使在韓國及日本,也有「北風」跟「外事警察」這樣的作品。反觀在台灣僅有以調查局反情報任務為題材的「機密訊號」,而且受限於台灣影劇界的水準跟處裡這類題材的生疏,使得口碑不如預期。

其實我國情報機關可以跟影劇界持續合作,讓影劇界能夠拍出可以貼近情報工作實況的作品,不僅是拉闊台灣影劇題材的廣度,也是給予我國情報機關形象廣告的機會。

 

黨國意識形態

在面對過往戒嚴時期歷史的態度上,情報機關的曖昧態度上也是引人非議的。例如國安局和調查局為了維護內部仍具有黨國意識形態遺緒的資深幹部、退休幹部的感受,及避免他們遭到追究當年政治案件的責任,對於相關檔案的解密始終百般推託,如林宅血案的物證跟檔案都遲至今年 月才不情願的解密,並且對涉案的情治人員及線民的身分仍刻意隱瞞,讓研究者大表不滿。

甚至連政府高層都不得不主動向國安局施加壓力才讓國安局如擠牙膏般的交出若干已經被國安局以機密名義塗改關鍵段落的檔案。從前述可知,情報機關在面對轉型正義的態度仍然是保守的,但是在轉型正義呼聲高漲的今日台灣社會,情報機關為了維護內部殘存的黨國意識形態遺緒,所付出的形象及社會信任,是否值得?這是情報機關主事者及所有情治人員都必須面對的議題。

綜合以上所述我國情報機關在公眾的形象不僅是過於僵化陳舊,也是充斥著種種醜聞的負面形象。本來能作為化解情報機關與社會隔閡的具有實務經驗的退休幹員,受限於過往情報機關封閉的作風影響而甚少人願意挺身打破這層隔閡。即使是在許多國家情報機關願意用更開放的態度如積極運用社交媒體、鼓勵影劇等通俗文化以情報機構作為創作題材的今日,我國情報機關在這一點上仍然是過於保守的。

關於未來我國情報體系應該改革之方向,筆者將於下篇,也就是此一系列的最終篇提出筆者的主張及建議。

 

 

本篇文章作者為局外人,現為自由業。曾報考國安局情報組獲錄取,對我國情報體系的關注始未曾稍減。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