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平怎麼教專題2性平教育因公投引起社會關注,在性平教學課堂如何不起爭議,也是一門學問,新北市大觀國小導師紀孟均善用「家長日」闡述理念,也以葉永鋕、鍾明軒為例,讓學生有共鳴。
性別平等教育向來引起話題及討論,這些討論在 2018 年公投案通過「不應對國中小學生實施同志教育」後更顯熱烈,社會不僅出現許多流言蜚語,也有老師在性平課堂後,引來家長或「自稱」家長人士抗議,讓第一線執教的老師承受不少壓力。
性平教育「教」與「不教」常讓老師兩難,卻有一些老師有獨特之處,先與家長溝通取得理解,接下來事半功倍,在新北市國小任教的紀孟均就是其中之一。
紀孟均從事教職工作十多年,目前擔任國小五、六年級導師,他習慣在課程中穿插性平教育議題,雖然學生反應相當良好,但他也曾因事先未與家長溝通,小朋友剛好回家又傳遞錯誤訊息,引起家長擔憂。
性平課堂前 先與家長做溝通
後來紀孟均想到,應善用自己導師身分,因此他在「家長日」與家長溝通,讓爭議不再發生。
紀孟均表示,國小五、六年級學生正值身體構造轉變階段,對於異性及性等議題都相當好奇,在家長日時,他會先請家長分享是否曾與小朋友聊過相關議題,再從小孩角度切入,以自己碰過的小朋友案例做為教材與家長溝通,盼讓家長理解性平教育的重要。
他舉例,他過去曾遇過性別特質較為陰柔的小孩,也曾有小朋友向他出櫃,他利用這些案例向家長闡述,現在大環境與以前不同,小孩較為敢表現自己,若大環境還是存在許多歧視,小朋友恐怕過得很辛苦,「除非遇到極度反對家長,否則家長都能夠接受」。
亞洲人多半對於性是很保守壓抑的,紀孟均表示,國小學生家長都希望能掌控小學生的學業或情感表現,或許有些有心人士可能利用大家對性的恐懼,製造一些危言聳聽的言論。
他說,擔任導師職位除了可以與家長面對討論相關議題、了解彼此想法,也有助於釐清家長的各項迷思。
紀孟均也會透過生活案例分享、或是媒體識讀方式,與學生互動討論;在這些教學素材之外,紀孟均還開過書單,給家長參考。
舉例來說,他常使用廣告、影片、繪本等向小朋友說明相關議題,在教導三年級時,以繪本「三口之家」闡述同志家庭,讓小朋友知道其實在生物界也有類似的情況,或者是播放葉永鋕的紀錄片讓高年級小朋友看。
現在 YouTube 影片創作者正流行,紀孟均提到,曾遇過班上小朋友很喜歡鍾明軒,他就告訴小朋友鍾明軒過去經歷,從生活素材切入性平議題,現在新課綱強調教學應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出發,利用生活素材當作課程,也能讓家長理解課程的意義。
日前,一名小學男童怕被同學嘲笑而不想戴著粉紅色的口罩上學,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因此率同防疫團隊全員戴上粉紅口罩,以行動相挺男童打破性別迷思,社會也掀起了一波粉紅口罩風潮。
生活素材即課程 粉紅口罩當案例
紀孟均搭著這波議題,幫小朋友上了一堂性平課,他放了幾張男性名人穿粉紅衣物的圖片,讓小朋友知道粉紅色不過就是日常眾多顏色中的一種,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對顏色的喜好不應該框限在性別中,應學著去欣賞更多元的美感。
課程上也有許多小朋友都能明確的說出新聞中呈現的是「顏色的性別刻板印象」,讓紀孟均相當欣慰。
曾經有個家長因女兒用手機看情色片而感到驚慌失措,於是紀孟均介紹家長閱讀「媽媽,為什麼你那裡有頭髮?: 101 個解答孩子性與愛的問題指南」等性別教育書籍,告訴家長現在小朋友都很早熟,會好奇,也建議家長可以好好跟小朋友討論正確的性觀念。
台灣通過同婚專法之後,紀孟均說,他也有向班上小朋友告知這個消息,當小朋友得知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婚國家時也相當高興以及驕傲。
紀孟均強調,性平教育能讓小朋友認識且尊重他人,也能達到保護自己的目的。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