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客家文學家鍾肇政 5 月1 6 日晚間在桃園龍潭老家過世,享耆壽 96 歲。鍾肇政是創作力旺盛、產量豐富的客籍文學家,更是大河小說開山始祖,對比於賴和,被稱為「台灣文學之母」,其一生正是一部台灣文學史見證。
細數鍾肇政的長篇小說,尤以 1961 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最為知名。吳念真導演於 1989 年改拍為電影後聲名大噪,並奪得國際影展的多項大獎!《魯冰花》如此膾炙人口,是由於它講述的是一個極為平凡、熟悉,在你、我身上,都曾經碰到、聽到的故事。
《魯冰花》的開頭,以新來的美術老師,郭雲天來到位處偏鄉的水城鄉任教作為引子。在無意間,郭老師發現了學生古阿明的繪畫天分。古阿明家裡貧困、自幼喪母,爸爸是個樸實的茶農,姐姐古茶妹身兼母職,善體人意。在古阿明外表調皮搗蛋、功課不佳的典型印象中,卻有著非常豐富的想像力及敏銳的觀察力!郭雲天老師大為讚賞,企盼能扶他一把。
也就那麼剛好,沒多久,郭老師受校長之託,主持美術選手訓練班,準備選出優秀者代表學校出外比賽。郭雲天老師極力栽培古阿明,此舉卻遭其他老師抵制。大家認為,鄉長的兒子林志鴻才是最有資格代表學校,而古阿明的畫沒人看得懂⋯⋯郭老師為此槓上學校其他同事,最終不得已而離開了學校。臨走前,郭老師與古阿明道別後,帶走了他的畫架和一張古阿明畫的茶蟲畫作為紀念。
古阿明因為期待落空,生病了!父親又無力讓他住院治療,且向鄉長借錢又被無情拒絕,古阿明因而抑鬱而終。說巧不巧,郭雲天老師離開前,帶走的茶蟲畫作(代為投稿國際美術比賽),在古阿明過世沒多久,獲得了世界兒童畫的金牌首獎。頓時,整個鄉下小城轟動了起來。原本見死不救的鄉長,又反過頭來大肆吹噓一番,足見天才的孤寂⋯⋯。《魯冰花》談論了人性、教育的本質和整個扭曲的社會價值觀與知識份子的濃濃無力感。在藝術的路上,鍾肇政用著深刻的筆觸,告訴世人「美就像那不起眼的魯冰花」,貼近最質樸的人心!
寫完《魯冰花》後,鍾肇政開始著手《台灣人三部曲》。這是非常龐大的台灣大河小說。故事背景主要描繪日治時代到二次大戰前的台灣。《沉淪》述說 1895 年,台灣割讓日本後,桃園客家庄的居民,陸仁勇組織一支陸家子弟兵,參加當時全台各地風起雲湧的義勇軍,對日軍展開迎擊。面對空前的時局變化,台灣人所做出的生死抉擇,是誓死保衛家園,抑或是離開返回中國,這段刻骨銘心的台灣人過去,重重衝擊人心!
《滄溟行》則是接續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狀況。以陸家兄弟,陸維棟及陸維樑,面對此一新社會環境,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哥哥陸維棟出身師範學校,畢業後在小學擔任教師,人生平步青雲,一心希望藉由努力獲得官方的榮譽與肯定。弟弟陸維樑則是離開家鄉,北上工作。在日本人開的書店中工作,由於飽覽群書,開啟了對農民關懷與悲憫的視野與使命。然而,在維樑深知因民族藩籬,無法與書店老闆女兒有所結果下,回到了家鄉,開始了農民運動。兩兄弟的人生就在異族的統治下,面臨悲苦和無奈中,度過⋯⋯
《插天山之歌》繼續闡述在二戰下的太平洋戰爭情景。在日本就讀東京工業大學,並參加抗日地下組織的陸志驤,在大學畢業後打算與同志回台從事抗日工作。起初,他們並不順利,在與同志失散的志驤,躲進三角湧的山區後,受到插天山上朋友們的支持與庇護。經過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志驤最終遭到日本警察逮捕,在大溪郡役所被拘留一天被放出後,看見滿街都是歡呼的人群,諭示著:日本已經戰敗投降了。
《台灣人三部曲》忠實地描繪著先祖面對戰爭下的困境和選擇,在鍾肇政的溫柔筆觸中,堅定而挺立地走過了最艱難的時刻!為後人留下驚嘆與無比的勇氣⋯⋯
從《魯冰花》到《台灣人三部曲》,鍾肇政寫著時代下的點點滴滴。有反思、憤怒、無力、難過、緊迫、喜悅與覺悟。其筆下的小人物,是如此地立體、生動,彷彿就像身處在我們身旁一般。我想,對比於「台灣文學之父」的賴和,鍾肇政更像是一位細膩又敏銳的台灣母親,時時觸碰著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生生息息。謹以此文,獻給「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先生,作為紀念!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