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政府佛系防疫心態 英國內專家憂心如焚

圖片來源:pixabay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 19 ,武漢肺炎)進入大流行,英國政府卻決定停止大量篩檢,還拋出「群體免疫」的防疫概念。許多公衛專家擔憂恐導致疫情失控,呼籲政府改弦更張。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英國國內外的公共衛生專家及醫生同聲表示,當其他國家採取成功控制感染與死亡人數的策略時,英國卻反其道而行。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與他的醫療、衛生顧問 12 日宣布,只有在醫院、病況嚴重的人才做篩檢,其他人若出現任何症狀,仍應居家自我隔離 7 天,無須向英國國家醫療保健服務(NHS)系統通報。

強生及其顧問團隊還說,禁止大型群聚活動無助減緩疫情傳播。

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英國小兒科醫師柯斯蒂羅(Anthony Costello)表示,他已致函首席醫療官惠提(Chris Whitty),呼籲應持續在社區內篩檢。

柯斯蒂羅告訴衛報:「WHO 最主要的原則就是嚴密監控」。透過大規模篩檢,找出確診病例並即刻將他們隔離並追蹤接觸史,找出接觸史者限制他們趴趴走,這是處理家庭群聚感染之道,也是控制疫情的關鍵。

韓國、中國、日本、香港及台灣都採取這樣的做法,抑制感染人數上升。柯斯蒂羅說,把確診者從人群中隔離,是在走到「社會疏離」(social distancing)前重要的一步。

然而英國政府卻停止醫院外的篩檢。柯斯蒂羅指出,他曾和世衛的人討論此事,大家都認為「這絕對是錯誤的政策」,恐導致英國疫情全面失控。他認為兩週內,英國恐怕就會變得跟義大利一樣,「數學模型統計得到數字,重要性絕對不比基本公共衛生措施低」。

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全球衛生公衛教授施利達(Devi Sridhar)在推特發文列出持續病毒篩檢理由,包括民眾得以根據是否被感染而改變行為、阻斷傳播鏈、地方醫院得以為需要治療的人數進行規劃、掌握感染來源,以及了解問題有多大。

新加坡也對英國的作法感到失望。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長黃循財(Lawrence Wong)說;「我們對英國與瑞士等國的擔憂,不只是確診人數而已,這些國家已放棄任何圍堵或抑制病毒的措施」,若無任何圍堵病毒的作為,這些國家的確診人數未來幾天或幾週會暴增。

英國免疫學會(British Society for Immunology)也在一封公開信中表達對政府防疫策略的關切,對於英國目前公共衛生策略與試圖以群體免疫方式保護民眾,提出「重大質疑」。

同樣表達關切的還有英國的行為科學家們。他們認為,英國政府應立即採取「社會疏離」的措施,不要因為擔心「太早行動,民眾會感疲乏」而拖延。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