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武漢肺炎恐引發經濟副作用 央行預警通縮隱憂

圖片來源:Pixabay(Http://Pixabay.Com/)

武漢肺炎疫情延燒,對全球經濟威脅日增,加上油價重挫、金融市場動盪、消費信心不振,接連湧現的危機點燃市場疑慮,中央銀行報告預警,台灣有通貨緊縮隱憂。

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指一般物價持續下跌的現象,尤其如果是來自於供給過剩或需求不足所造成的物價走跌,長期可能會促使生產活動緊縮,薪資、利率、股價全數下跌,失業率升高,惡性循環的結果會使經濟狀況更加惡化,因此受到各界高度關切。

央行總裁楊金龍 12 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書面報告率先出爐,內容也寫到「通膨展望有向下風險」,預警台灣有通縮隱憂。

談及通貨緊縮,最為人知的就是日本經濟「失落的 30 年」,日本長期低成長與低通膨,使經濟深陷困境,日本銀行多年來試圖以極寬鬆的貨幣政策因應,但救援效果始終有限。

元大寶華董事長梁國源以淺顯易懂的例子說明通貨緊縮的可怕,當物價長期、持續性下跌,民眾預期商品售價愈來愈便宜,就會延後消費,而產品售價下跌不利於企業獲利,如此一來,企業無法對前景樂觀,也就降低投資意願;當經濟成長失去消費、投資等支柱,「會形成惡性循環」。

觀察台灣情況,主計總處因應疫情衝擊, 2 月中旬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 0.35 個百分點至 2.37 %,央行也坦承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 19 ,俗稱武漢肺炎)疫情較SARS嚴重,負面外溢效應威脅全球經濟前景;而最新公布的 2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轉呈負成長,更讓外界憂心,通貨緊縮的危機是否日益逼近。

「現在通縮憂慮高於通膨,但是不是到了很危急的時刻?應該還不至於」,中研院經濟所研究員周雨田提出 2 點說明,一是台灣 2 月CPI固然負成長,主要是農曆春節造成的基期因素影響,觀察前 2 月平均CPI,年增率仍有 0.81 %;其次,疫情雖然衝擊消費信心,整體經濟情勢來看仍有一定的支撐力道。

周雨田也說,不僅是台灣,全球主要經濟體在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都面臨低利率、低通膨、低成長的新經濟常態。

不過周雨田指出,雖無即刻的通縮危機,後續仍須關注 2 件事,第一波由中國擴散出來的 2019 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 19 ,俗稱武漢肺炎),在亞洲地區的疫情稍有緩和,但第二波疫情擴及歐美,看起來還在延燒,此外,國際油價下跌趨勢會持續多久,都將影響全球經濟、進而牽連台灣,仍待密切觀察事態發展。

儘管疫情增添當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國際油價走跌加上疫情衝擊消費信心,更讓物價趨緩甚至有緊縮危機,成為支持央行降息的條件,周雨田認為,若從刺激經濟的角度來思考,相較於貨幣政策,財政政策才是更為有效且穩健經濟的做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