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何蕙安,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
碎木機(Woodchipper)的長吊臂熟練地從地上抓起一把樹枝,直往傳送口送,上方宛如煙囪的出口瞬時噴出細碎的木屑,散落進車後方的貨櫃;後頭,伐木機充滿力量的夾手握住樹幹、一把鋸斷,然後像削甘蔗似的刮去細枝樹皮並裁成相同長度,結束。流暢地像首詩。
忙碌的機具在圍籬的另一側來來去去。隨著伐木機的步伐,這種在德國隨處可見、枝幹細長宛如紅鶴腳的針葉木一根、一根地倒下。轉眼間,工地內的臨時道路旁高高堆起了整理好的木幹。來往的大卡車載走裝滿木屑的貨櫃。
砍樹現場緊鄰著市外道路,那裡不是人們散步會經過的地方,只有車輛會通過。但「路過」的人們站在道路邊的空地,隔著馬路觀望。不少人拿出手機拍照。
「真是不可思議啊!」一位男子走過時輕嘆了一聲。「爸爸,樹幹是怎麼變成木屑呀?」一個男孩大聲的問道。
當日晚間,YouTube 上已有人上傳無人機的空拍照。跟工地一角一景相比,從空中往下鳥瞰的景象更是震撼。那天只是特斯拉(Tesla)整地的第三天,大片樹林已變得光禿。
在我眼中,「工程」對德國人有一種魔力。已退役的巨大礦載橋式運輸機 F60、銜接不同高度河道的水橋(Wasserstraßenkreuz),歷史悠久的無線電台柴油發電機,都是闔家同歡的熱門景點。更不用說這個落戶在德國、全球眾所矚目的超大工程——特斯拉超級工廠(Gigafactory)。
去年底,特斯拉宣布在德國布蘭登堡邦(Brandenburg)的格林海德(Grünheide)建設其歐洲第一個超級工廠(全球僅四,前二在美國,第三個場在上海),預計今(2020)年年中開工,屆時將在生產特斯拉最新的 Y 系列與市占率最高的 3 系列電動車,年產量上看 50 萬。
特斯拉直入 BMW、賓士、大眾(Volkswagen)、奧迪(Audi)等知名汽車品牌發源地設廠的決定令人玩味。正管因為這些國產汽車品牌的傳統與驕傲,電動車市場在德國發展相對較慢,仍非主流;但換個角度來看,德國無疑擁有歐洲最完整的汽車供應鏈。
若跟東歐國家相比,德國的人工成本自然不便宜,但德國擁有完善的硬體設備、基礎建設與高質量人力資源,加上地點是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的東德,整體看來仍是筆划算的交易;地理位置而言,位於中歐的德國四通八達,緊緊挨著歐洲電動車市場最蓬勃的荷蘭與四大北歐國家。
還有一點,位於柏林西南邊的特斯拉工廠,距離預計今年 10 月開幕的柏林布蘭登堡機場極近。不過,該機場工程已經難產九年(見〈12 年還蓋不完的新柏林機場〉)。有人戲謔:「究竟是新機場會先蓋好?還是特斯拉工廠先蓋好?」
無論如何,對於經濟情況低迷、高失業率的布蘭登堡居民來說,特斯拉的到來無疑是好消息。
布蘭登堡邦環繞著柏林,位於過去的東德領土之上。兩德統一後,東德計畫性經濟無力抵抗西方資本主義襲擊,無競爭力的工廠大量倒閉,人口嚴重外流,包括布蘭登在內的東德聯邦在柏林圍牆倒塌後經濟與社會發展持續低迷。
直至今日,兩德的不平衡發展仍是重大且難解的議題。
根據德國聯邦經濟事務和能源部的 2019 年兩德統一經濟概況報告 (link is external),2018 年東德人均生產總值為 32108 歐元(約新台幣 106 萬元),比西德的 42971 歐元(約新台幣 142 萬元)少了 25%。布蘭登堡邦甚至在東德聯邦的平均之下,僅有 29411 歐元(約新台幣 97 萬元)。
失業率方面,2020 年 1 月東德失業率為 6.8%,也高於西德的 5%。布蘭登堡則為 6% (link is external)。
德國創作歌手 Rainald Grebe 的一首〈布蘭登堡〉 (link is external),以有些誇張、帶著濃濃戲謔意味的歌詞,傳神地唱出布蘭登堡邦的形象:「布蘭登堡,又有一台車撞到樹上」(因為人車少、樹多,人們都開很快,車禍頻率高);「有三個納粹站在山丘上,但找不到人開打」(因為相對封閉、排外,當地有較多右翼新納粹份子,他們想鬧事,卻又因為人口外流找不到人)
德國首都柏林是著名的「又窮又性感」的城市,但在 Grebe 的歌曲中,柏林既奢華又熱鬧,布蘭登堡才是一個沒人想去、只有「不得不去」才會經過的地方。「在柏林,我是 300 萬人之一;在布蘭登堡,我只有自己一個人」。
〈布蘭登堡〉最後三句是這樣唱的:「前面的讓一讓,我是外科醫生,我要去布蘭登堡」(醫生平常才不會去布蘭登堡,但當地又發生車禍了,不得不去急救);「記得帶點吃的,因為我們要去布蘭登堡(布蘭登堡什麼都沒有,要自備糧食)」;「如果要去波羅的海,那你就要經過布蘭登堡」(沒人想去布蘭登堡,只有去北邊的波蘭的海度假時,才會路過)。
但愁容都將轉為笑意。全球最性感、最受矚目的高科技汽車工廠選擇落腳布蘭登堡了!這個工廠預計將創造 1.2 萬個工作機會,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包括化工大廠巴斯夫(BASF)已傳出要在當地加碼投資陰極材料工廠,為數眾多的相關新創公司也摩拳擦掌,準備進駐。
不過,滿載著布蘭登堡人民希望的特斯拉工廠工程,開工以來卻是一波三折。主要是來自環保團體的阻力——為了建廠,特斯拉砸下 4100 萬歐元(約新台幣 13.5 億元)買下 300 公頃土地,第一階段將砍伐 92 公頃樹林(約九個台北大巨蛋)。
環保團體擔心將影響當地動物生態與擠壓水資源。
為了打消環保團體的疑慮,特斯拉提出了種種方案:承諾遷徙區域內野生動物,包括森林螞蟻、爬蟲類與五隻蝙蝠(保育團體逐樹檢查,確認區域內有五隻正在冬眠的蝙蝠);要在臨近區域種上砍掉數目的三倍的樹;設置 400 個供鳥類歇息的木箱,替代整地而破壞的樹林棲地。
特斯拉工程獲得當地政府最高力度的支持。13 日,特斯拉即在建設許可證尚未正式頒發的情況下,以「自承風險」的前提開始整地。14 日,奧得河畔法蘭克福行政法院也支持政府讓特斯拉提前整地的行政決定。但不滿的環保團體「巴伐利亞土地管理與物種保護協會」與「布蘭登堡綠色聯盟」提出緊急上訴;16 日,開工第四天,柏林布蘭登堡邦高等行政法院對工程發布了暫時禁制令。
儘管特斯拉整地速度極快,預計再三天就可以清出空地(這也是法院發布禁制令的原因之一),但時間並不是站在特斯拉的那一邊。德國法令禁止在鳥類繁衍季的 3 月至 11 月伐樹,而現已邁入 2 月下旬。如果再不動工,所有工程都得等到秋季後才能進行。
最新進度是,上週四(20 日)晚間,柏林布蘭登堡邦高等行政法院駁回了環保團體的上訴,認為布蘭登堡政府的決定並無違法,確認特斯拉可以繼續整地。該判決為終審。
環保團體對於結果感到失望。判決發布隔天,兩個幾天前才爬樹抗議的女子再度爬到了樹上,最後得出動警察將她們「抱」下來;週末,反對團體再號召百人,拿著「選擇特斯拉?還是選擇水?」的布條,上街抗議。
但德國政界與產業界鬆了一口氣。除了布蘭登堡的經濟,他們也擔心這個事件會影響外國投資者對「投資德國」的信心,尤其是惡名昭彰的柏林布蘭登堡機場工程延宕九年,已讓「德國製造」招牌蒙上陰影。
特斯拉恢復整地的第二天,我再次回到工地,樹木已經被砍伐殆盡了(可見網友Tesla Kid拍的空拍影片),只剩下零星的怪手,在刨地下的樹根。怪手爪子一把撈起盤居交錯的根結,搖晃著、把上面附著的土沙抖動下來。
「為什麼要把本來好好的樹砍掉呢?特斯拉為什麼不找原本就已經空下來的地點建廠呢?」 一名穿著工作裝的男子嘀咕著。
「可是這片森林又不是自然森林,是為了經濟目的才種植的,本來就是有一天要砍伐的。」我聽到另一人回答,「而且經濟林種的全是同樣的樹,既不自然又不具多樣性。」
Fangschleuse 火車站,是距離特斯拉工廠最近的一站。月台旁有著傳統德式木頭橫梁結構的餐廳已在 2014 年底歇業,如今空蕩蕩的。只剩「Landhaus Fangschleuse」的招牌還掛在門前,提醒著人們其曾經的身份。隨著特斯拉的進駐,或許有一天會再現榮景。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