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地方創生展東京登場 促進台日巧思交流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國家發展委員會今天起到 28 日為止在日本東京澀谷舉辦「 2020 台灣地方創生展」,以 25 個台灣地方創生故事與日本民眾分享,促進台日之間地方創生經驗及巧思的交流。

圖片來源:中央社

「 2020 台灣地方創生展」今天舉行開幕式,駐日代表謝長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 2020 東京奧運 LOGO 設計大師、東京造形大學教授野老朝雄、笠間市副市長近藤慶一、墨田區役所部長鹿島田和宏、日本設計振興會部長矢島進二、日本工業設計協會社長田中一雄等人應邀出席。

國發會副主委郭翡玉代表國發會致詞時表示,這次帶來 25 個具有代表性且有亮點的地方創生故事跟日本的朋友分享。

她說,日本面臨高齡化、少子化以及人口向東京一極化集中的問題,在 2014 年推出地方創生計畫,台灣借鏡日本, 2019 年擬定地方創生的國家戰略計畫後,各縣市、鄉鎮在產官學、研究、設計界等的合作下,推出了地方創生的各項規劃與事業的提案。

她還說,國發會以「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品牌建立」等 5 個策略推動地方創生,目前已有 87 個地方的創生計畫送到國發會,國發會將結合部會一起來媒合相關的資源,協助地方創生計畫的推動,這些計畫共涵蓋 120 個鄉鎮市區,約是 1 / 3 的台灣地區。

這次展覽除了介紹台灣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及執行成果外,並以「科技力」、「品牌力」、「活化/再生」及「共創力」等 4 大主題展出,從傳統產業或工藝技術,注入創新的手法或經營模式,吸引青年返鄉,或運用不同機制, 讓地方可永續經營或打造嶄新品牌。

駐日代表謝長廷致詞時表示,這些地方創生成功的案例可讓更多日本人了解台灣創生的狀況,他 17 日晚間觀賞東京電視台的一個節目時,主持人說「要注意台灣,在台灣流行的東西,在日本也會流行」,此次台灣地方創生展介紹許多成功案例可和日本友人分享。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理事長谷崎泰明致詞時表示,台日都面臨很多問題,像少子高齡化問題,其中又以面臨天災的問題最大,尤其是地方,如果遭受天災打擊,可說是雙重受災,台日在這方面的因應上一直有合作。

谷崎說,地方為了變得更強韌,就需要地方創生,創生的英文是Revitalization,就是地方所擁有的潛力可再度活用的意思。日本從 2015 年起展開為期 5 年的第一期地方創生, 2020 年度起展開另一個為期 5 年的地方創生計畫,台灣去年是地方創生元年,日本可將以往累積的地方創生經驗分享給台灣。

他說,日本以往的地方創生案例中,有很多地方是運用設計的力量來達到成效,希望今後台日能在這方面有更多合作。

這項展示會的展品包括新北坪林青農推動茶香農業新體驗、苗栗苑裡傳統藺草產業創新轉型、雲林口湖台灣鯛與漁民契作導入智能養殖、台南左鎮飛行學校創造地方新契機、屏東原鄉青農用咖啡種出土地好滋味、屏東客庄可可將檳榔樹轉型種植可可獲得世界巧克力大賽冠軍、花蓮秀林原民手工編織藝術賦予織品新生命等 25 個地方創生故事。

謝長廷和谷崎在觀展後,被媒體問到對那些產品留下深刻印象時,謝長廷答說,竹子的皮當耳環產品,感覺很輕且符合自然,他認為日本人可運用這飾品來搭配和服。

此外,他看到琉璃、咖啡、可可等,覺得這些都是吸引台灣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成功案例。

谷崎答說,對所有展品都留下深刻印象,尤其是利用廢棄物製成的筆,他覺得那不只是在日本,在歐洲應該可賣得很好。他說,巧思的交流很重要,今天所觀賞的作品有一些是連日本的專家都沒能想到的,像是魚皮作品真的很棒。

此展的展場位於東京澀谷 D47 museum,是日本地方創生重要展場。今天起至 20 日為止,也舉辦台灣地方創生好物市集。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