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 3 屆市長施工的新北捷運環狀線, 19 日要試乘。民眾期待享受大眾運輸便利性時,當年因興建南機廠而拆除的新店十四張歷史建築群,何時復舊重組讓文化不致斷層,受外界矚目。
「你要去哪裡?這裡已經沒有路了。」中央社記者從新北市新店區民生路 75 巷騎車進入,曲折小路周邊一片果園,盡頭已遭捷運環狀線十四張車站的圍牆阻擋,住民好心地告訴記者往前行已無路。
繞從央北三路往溪園路前行,左側是央北重劃區,續行右邊小路走到底是十四張斯馨祠舊址,這是新店開墾區最古老的土地公廟。
斯馨祠因興建捷運環狀線南機廠遭拆除,暫遷到目前捷運高架橋下一隅,現址廟旁伴隨著被台北市府捷運局移植後只剩一棵獨活的榕樹。
斯馨祠碑文,指乾隆 44 年( 1779 年)開墾大坪林的民眾建立土地祠,取名「斯馨」有閩南語思鄉之意。
從央北三路前行到底,跨越環河路是早年新店溪渡口,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間,移民從這裡上岸發展與開墾,形成斯馨祠周邊古稱「店仔街」的熱鬧市集。
新店十四張地區原是新店區最早的發源地,陸續有陳家、劉家、林家、連家等 4 大姓在此開墾,後被列為農業保留區禁止開發。
此處被規劃為南機廠用地後,劉氏宗祠、利記公厝、悠記古厝、厚記古厝、陳氏古厝等歷史建築群面臨拆除窘境,用地是否順利取得是環狀線可以興建與否的關鍵。
當時歷史建築與公共工程衝突時,折衝協調讓文化保存,成為工程得以持續開發的關鍵。環狀線肩負串連台北捷運與機場捷運多條路網的重任,歷經規劃路線、核定建設、BOT招商等多舛命運。
因應捷運建設解禁農業保留區,開發中央新村北側重劃區,牽涉建商進駐與改變地貌、翻轉生活機能。各祭祀公業家族成員意見不同,磚工精細與燕尾磚色澤飽滿的利記公厝,還一度爆發遭偷拆損毀的懸案。
中華啟文堂劉氏宗親會長劉啟群、祭祀公業、中國國民黨籍新北市議員陳儀君、民主進步黨籍新北市議員陳永福及文史工作者,當年極力推動保存歷史建築。
經陳情與會勘、指定並公告歷史建築身分後,當年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捷運工程處允諾會將歷史建築群、斯馨祠遷建到中央新村北側的歷史公園預定地,也是捷運工程終於得以邁開一大步的關鍵。
捷運環狀線第一階段工程動工,隨著歷史建築等獲得遷建允諾,十四張當地逾百年歷史的利記公厝、劉氏古厝啟文堂及超過 200 年歷史的斯馨祠都被拆除。
原十四張農業區的歷史建築群,目前都已灰飛煙滅,高牆與鐵絲網內取代的是一根根水泥叢林橋墩。當年捷運環狀線開發時,拆除原有建築群,磚瓦堆積、老樹橫躺的景象,仍深刻印烙在記者腦海中。
新店大坪林劉氏家族開墾台北盆地、監造台北城、「撫蕃」制度與維護治安、興辦教育、興建信仰廟宇,都有歷史意義。除台灣第一位理學博士劉盛烈、致力於原住民孩童教育的劉廷玉等人,其他家族開支散葉在台灣各地,各有成就。
每年春節大年初一族人回到新店臨時家廟祭祖,在香火裊繞中,指著「安溪彭城」堂號的牌位,向孩子說明祖先於清乾隆 15 年(西元 1750 )自福建泉州府安溪縣搭船來台灣。
劉啟群向中央社記者指出,啟文堂具有開發墾拓史與建築藝術價值,期待劉氏家廟盡速重組落成,將是台灣最大型、保存最完整的傳統歷史建築群;宗親的團拜會更盛大,成為北台灣盛事。
新北市政府前文化局長、現任顧問蔡佳芬表示,新北市歷史建築「新店劉氏家廟(啟文堂)」、「劉氏利記公厝」、「新店大坪林劉氏文記堂」重組工程已經在去年 10 月公告招標。
新北市文化局主任秘書翁玉琴接受訪問指出,拆除的家廟與公厝,目前梁柱、剪黏、壁飾、瓦片、窗戶等,都保存在貨櫃倉庫,招標完成後將點交廠商重組,讓環狀線的試乘與通車有完美的句點。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