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喵星人處處見 土耳其人樂做貓奴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sam651030

特派員看世界土耳其若非最愛貓的國家,也必然是其中之一。街角常見備妥的食物與水盆等待牠們享用,連世界遺產聖索菲亞博物館內都住著貓家庭。牠是首都安卡拉的象徵,還有專門的貓醫院。

許多人認為古埃及人是世界最古老貓奴。至少在古埃及時代就有家貓,人類珍惜牠們的陪伴、將牠們當成偶像崇拜,並且利用牠們捕捉老鼠和其他害蟲。

不過法國考古學家 2004 年發現,將人貓親密關係往前推進數千年:東地中海賽普勒斯島 9500 年前墓地中的人類遺骨旁竟有貓遺骸。在新石器時代村落席魯羅坎博斯(Shillourokambos)的發現,比出現在古埃及早期藝術中的貓早了至少 4000 年。

貓不是賽普勒斯原生動物。這海島距離土耳其 70 公里,研究人員認為,當時一定有人從陸地將貓引進島嶼,也有可能來自海島東側的黎凡特海岸。「人貓合葬」或許無法證明人類當時已開始養貓,但至少透露出當時中東地區人和貓的特殊連結。

說到貓奴,賽普勒斯北方的土耳其人絕對當之無愧。如果你問,他們還會驕傲地說,「沒錯,我就是」。用「貓蹤處處」形容這國家的許多地方,十分貼切。

有人甚至把第一大城伊斯坦堡說成「被貓統治的城巿」,就連城巿地標聖索菲亞博物館(Hagia Sophia)內都住著一個貓家庭。一家子「進佔」世界遺產的故事於 2013 年因為參觀博物館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輕撫招牌「館貓」Gli的照片而聲名大噪。牠現在已經 15 歲。

據說這一家子喜愛出沒的地點有季節之分。記者上一次造訪博物館時,牠們就端坐遊客止步的主祭壇上,舉止優雅地睥睨眾生。

事實上,土耳其人對待動物猶如家人,不只伊斯坦堡,在土耳其許多街頭巷尾都可看到為貓、狗或飛鳥備妥的食物與水盆;冬天一到,街上還可看見提供動物棲身避寒的小屋。因此,「貓主子」們在土耳其不但隨時有機會「臨幸」墊肚,每天還可以上不同家庭「吃飯」。

土耳其人愛貓,可能與伊斯蘭信仰有關。先知穆罕默德言行錄「聖訓」記載「愛貓是信仰的一部分」、鎖住貓不予餵食而致死會下地獄。據傳先知於烏胡德(Uhud)之役期間看到正在餵奶的阿比西尼亞貓而讓士兵繞路避免打擾。他也曾為了不吵醒正在衣袖上睡覺的貓而抽刀斷袖。

首都安卡拉還有土耳其首家「貓醫院」。院長厄茲切廷(Tarkan Özçetin)表示,在中東地區,尤其土耳其,人與動物建立關係不是新鮮事。他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最早馴化動物的地區。土耳其人的祖先是游牧於中亞草原的突厥部落,早就跟動物建立關係,定居安那托利亞高原後與動物情感更深厚。

厄茲切廷估計,土耳其全境有 300 萬隻家貓、 1000 萬隻街貓。他告訴中央社記者,世上有兩種土耳其特有貓品種:萬恩貓(Van cat)和安哥拉貓(Angora cat,即安卡拉貓;Angora 是安卡拉的古名),而他的博士論文就是研究安哥拉貓。

他表示,安哥拉貓是最古老品種之一,數千年前人貓開始互動時就已存在至今。外界認知的安哥拉貓多為純白品種,其實牠被承認的毛色有 20 種,杏仁狀眼睛則有藍、綠、黃、棕、琥珀 5 色。

身形苗條修長、華麗脖毛和羽狀尾巴是這種長毛貓的特徵, 16 世紀傳入義大利和法國後,以尊貴高雅而尤其受到歐洲宮廷喜愛。時至今日,安哥拉貓已成為安卡拉的城巿象徵。

厄茲切廷的貓醫院裡還有隻 5 歲的明星「院貓」Umut。牠幾年前不明原因而失去一雙前腿,奄奄一息地被人從外地送到貓醫院急救,經厄茲切廷進行手術後存活。厄茲切廷說,Umut 失去雙腿的新聞當年受到舉國關注,電視台一連報導好幾天。

訪談結束,他帶記者走下樓梯,還在門口就聽到 Umut 殷切期待厄茲切廷的喵叫聲。健康的 Umut 雙眸明亮且中氣十足,待厄茲切廷坐定,牠不斷對他舔手、磨蹭。厄茲切廷說,Umut 已經會用兩隻後腿蹬跳上樓。

歷史上,歐洲人曾將貓與邪惡、巫術連結,華人則有黑貓恐帶來厄運的說法。土耳其人則認為貓是純潔、自由和高雅的象徵,並甘做貓奴。

「跟人一樣,每一隻貓都有自己的個性。」厄茲切廷說:「你不能對貓下指令,牠們才不會聽你的。」聽聞這話,誰是奴、誰是主,再清楚不過了。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