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法港人集結 16 名藝術家、 25 件作品,舉辦「流水與飛灰.創意進化╳革命」藝術展,以不同文化表現形式呈現香港抗爭的社會能量,構建與法國社會更深入的對話平台。
藝術展 3 日於巴黎「DOC!」藝文空間舉行開幕儀式,除了策展人解說外,亦有行動藝術與舞蹈表演,現場約有上百名民眾參加,反應熱烈。受邀展出的藝術家來自香港、法國、美國與義大利,透過攝影、繪畫、音樂、影像、裝置藝術等多元形式,觀看香港反送中抗議運動。
對於展覽的目的,策展人 Ricko 表示,自 6 月香港抗爭開始,便有許多香港藝術家開始用創意傳達運動訊息,看到這樣的創意爆發,讓她漸漸萌生在巴黎策展的想法。她說,「希望能透過這個藝術空間,建構與各國民眾交流的平台,讓他們了解香港的情況,也達到更多的溝通和討論。」
提到這次策展的困難,Ricko 說,要在短短 2 個月的時間,號召旅法港人、學生共同籌劃,期間還有萬聖節變裝以及 112 國際求援等活動,人力與資源都相當吃緊。另外,因為擔心滋事者前來破壞,展出的真跡作品都有保險,以防萬一。
在丹麥駐村創作的香港詩人藝術家阿三特前來巴黎出席開幕,他為「流水與飛灰•創意進化╳革命」創作了文字裝置藝術(text installation),用寫上詩句的紅布條,包圍了整個展場空間。「紅色是亞洲的顏色」,他說,「同時代表喜慶與警示的衝突色彩」。
談到創作的過程,阿三說,香港情勢惡化時他駐村在外回不去,但他知道必須做些什麼,讓更多人知道香港發生的事,開啟對話的管道。他認為,抗爭藝術不是政治宣言,而是一扇開啟的門;藝術作品的詮釋是自由的,所有觀者都被邀請主動思考、詮釋。
阿三提及香港身分認同的問題。他希望藝術創作能拉進歷史層面,就如同西西的「我城」。他期盼,藉由抗爭與藝術的揉和過程,讓香港人重新思考彼此間的關係,並重新界定香港人的文化和身分。
一名在巴黎工作的巴西舞者向記者表示,會來參與是因為從朋友那裡聽到香港的事情,覺得香港的抗爭為自由而戰,很有意義。他表示,巴西也有政府壓迫人民的問題,但很多巴西人選擇逃避或視而不見,不像香港人一樣站出來,他覺得很可惜。
一名參與開幕的法國民眾上週才從香港回來,過去幾個月她也曾和朋友也一起上街爭取民主自由。她來藝術展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幾個月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表達她的支持。對於參展作品,她特別珍惜抗爭藝術背後傳達的訊息,讓她獲得許多啟發。
靜態展出至 7 日, 4 日有紀錄片「地厚天高」放映會,講述香港身陷囹圄的民主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的心路歷程,被香港主流戲院禁播,近幾個月多次小眾放映,引起大眾關注。 7 日除了有記錄雨傘革命的「亂世備忘 Yellowing」,以及電影「十年」的放映,也有與各國藝術家的座談會。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