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今天去世,享嵩壽 101 歲。堅持讓日本站在西方國家民主陣營的他執政約 5 年期間,在內政、外交上留下極大的功績,最大的遺願是修憲。
中曾根康弘(Nakasone Yasuhiro)今天因老衰逝世於東京一家醫院。在聽到噩耗後,日本政壇和各界知名人士紛紛表達追悼之意。多位政治人物表示,他的去世是政壇巨星隕落。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致哀表示,中曾根在東西方軍事對立、美日貿易摩擦升高,日本國內外情勢嚴峻的時期,有 5 年的歲月肩負首相重責,負起掌舵的大任。
安倍說,中曾根主張「戰後日本政治的總清算」進行改革,也與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建立很強的互信關係,奠定了堅定的美日同盟,並加強與亞洲各國的關係。中曾根帶領日本身為國際社會一員,在世界和平、經濟秩序的維持上扮演要角,讓日本的國際地位大為提升。
沖繩北方大臣衛藤晟一表示:「中曾根先生長年主張修憲,在他在有生之年一定很想看到修憲。」衛藤還說,中曾根時時心繫國家,對時代的敏銳度強,戰後的偉大政治家當中,繼前首相吉田茂、岸信介之後,就屬中曾根。
自我期許要一輩子當政治家的中曾根,於 2003 年結束長達 56 年的國會議員生涯。從政壇退休後,他擔任有關安全保障及國際交流的智庫會長,對於日本的內政與外交等積極發言。他晚年曾吟詩「遲暮之年,只要一息尚存,當如百蟬齊鳴」,自比心境。
中曾根對於日本的內政、外交等,相當關心,尤其是他主張日本應該修憲,甚至是制訂一部新憲法。他擔任「修憲派」跨黨派國會議員組成的團體的會長,前年 5 月他在出版的著作中建議,日本應該把規定不擁戰力的第 9 條第 2 項修掉,把自衛隊的存在載入憲法。
中曾根在 100 歲生日發表感言寫道:「( 1945 年)敗戰後,( 1947 年)我投入政界,為了讓日本再興、重建,能和人民一起奮起、工作,讓我感到無比高興。隨著時代變遷,這 100 歲人生,讓我心中萬感交集。」
中曾根說:「我成為政治家後,一貫主張修憲。朝野政黨應設定目標,制訂真正由人民參與的憲法,期待大家能認真處理這個國家的基本課題。為國家的將來著想,改革現狀,果敢的開闢國家的未來才是政治的重點。」
日本產經新聞將中曾根執政約 5 年的期間視為「打倒社會主義的 1806 天」。中曾根喊出「戰後政治的總清算」,除了內政、外交,在打倒社會主義勢力方面大有斬獲。他標榜勤奮施政的「工作師內閣」、「總統型首相」,推動首相官邸(行政中心)主導的政治,這種政治手法對安倍內閣也造成影響。
中曾根於 1947 年眾議院選舉首度當選,選區是舊群馬 3 區,總共連續 20 次當選眾議員。他於 1959 年第 2 次岸內閣改組時被延攬為科學技術廳長官,首度入閣。之後擔任過防衛廳長官、運輸大臣,歷任自民黨幹事長(秘書長)、總務會長等職位。 1982 年 11 月 64 歲的他成為日本第 71 任總理大臣(首相)。
1983 年 1 月中曾根在進行施政方針演說時表示,要重返「民主主義的基本」,處理前瞻 21 世紀的各種制度的改革。當時最大的課題是國營鐵路(國鐵)的問題,因為國營鐵路面臨龐大借款,經營者受到支持社會黨的主要工會、國鐵工會的左右。
中曾根於 1986 年夏天解散國會,當年 7 月 6 日實施參眾議院同天選舉,帶領自民黨贏得壓倒性勝利。這次的解散國會被稱為「裝死解散」或「裝睡解散」,讓政壇對手措手不及。同一年,國鐵分割民營化的相關法案在國會通過,由 12 個法人所組成的JR(Japan Railways)集團成立。
中曾根的外交手腕相當高明,尤其是與時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建立友好關係。當時兩人互以暱稱稱呼對方,一個是「Ron」、一個是「Yasu」,建立深厚友誼。
年輕時期擔任國會議員的中曾根被稱為「青年將校」,批判吉田茂政府是「GHQ(盟軍總司令部)的承包商」,但後來為了早日讓冷戰時代結束,他主張重視美日同盟,與雷根建立了「Ron‧Yasu」關係。他在當上首相後不久的演說表示:「日本身為自由主義國家之一員,將與這些國家合作,做出自主性外交的努力。」
1983 年 1 月,中曾根訪問美國。在出席美國華盛頓郵報社長主辦的早餐會時表示,日本將做好防衛,萬一有緊急狀況時,會把日本變成「不沉的航空母艦,不讓蘇聯的轟炸機入侵」。他這說法在日本國內遭到批判,但贏得美國的信賴,使得美日同盟關係更為鞏固。
1983 年 11 月中曾根邀請雷根伉儷到他位於東京都奧多摩日出町的山莊,與雷根舉行領袖會談,也招待雷根伉儷吃日本料理、泡茶等,營造兩人甚至是美日的蜜月關係氣氛。
中曾根執政後,第一個出訪國是韓國。當時日韓之間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關係惡化。他於 1983 年 1 月到韓國首爾會晤時任韓國總統全斗煥,用韓語致詞,後來還唱韓國歌。他在訪韓之前早就請曾派駐韓國的日本記者教他韓文。
中曾根於 1985 年 8 月 15 日以首相身分前往靖國神社官方參拜,是戰後的首相首度到靖國神社進行官方參拜,導致中國、韓國等強烈反彈。
日本產經新聞指出,他 1986 年起沒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官方參拜,是因為顧慮到當時「親日派」的中國總書記胡耀邦的立場。
中曾根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時,就內定進內務省, 1941 年大學畢業後,藉由軍方的短期現役士官制度報名,成為海軍青年將校(主計中尉), 1941 年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3 年 8 月,中曾根 25 歲那年以海軍主計大尉的身分到台灣的海軍高雄警備府(高雄市左營)服勤,在高雄住了 1 年 3 個月後,回到日本橫須賀鎮守府。
日本產經新聞記者去年 5 月初前往高雄海軍左營基地內採訪舊日本海軍的高雄警備府的建築物。報導說,當年這座警備府是僅次於橫須賀等軍港的重要港口管理組織。
有資料顯示,日本海軍於 1940 年將原本是漁港的左營開始擴建為海軍基地,做為日本南進的據點。
1943 年 4 月,原本設於澎湖馬公的警備府遷至高雄,高雄警備府之下,有海兵團、航空戰隊、醫院等,將兵約 8000 人。
外界對於中曾根擔任首相的 5 年間,鮮少聽到他與台灣的政治人物有所接觸。 1984 年時任新聞局長宋楚瑜在當時駐日代表處新聞組組長張超英的安排下,與中曾根在輕井澤的高爾夫球場合影留念。
中曾根是一位重視哲學、歷史、有理念,心中一直有國家的政治家。今天他的孫子、自民黨籍眾議員中曾根康隆對媒體說:「祖父(中曾根康弘)在不久前還在看報紙,生命力之旺盛讓家人倍感驚訝,祖父體內住著國家,到最後還心繫日本的未來。」
現年 37 歲的中曾根康隆說, 2017 年 10 月他首度當選眾議員後,他祖父就告訴他,政治家要有遠見,須多讀歷史,鑒往知來。
平時大量閱讀書籍、喜愛坐禪修練自我的中曾根康弘 8 年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於當時日本政局的混亂感到憂心。
他認為,政治家須具備基本的價值觀,哲學以及歷史觀都很重要,但現代的政治家幾無機會修養以提高自身的思想與哲學水準,結果只重視議會的爭論、宣傳、喊口號,言語戰術成了政治的中心,政治變得淺薄、浮躁。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