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廢圖鑑」獲得德國紅點設計大獎的環保團體 RE-THINK 今天表示,預計將在 2020 年底推出「回收大百科」,希望能從源頭管理,減少垃圾的產量,並期盼能從教育落實環保觀念。
環保團體 RE-THINK 重新思考環境教育協會今天舉辦「淨灘下一步,回到垃圾源頭開戰」年度成果與未來展望記者會,會中表示未來計畫盼能串連公部門、企業、回收業者與使用者體驗顧問,讓民眾了解如何正確分類,降低垃圾處理問題、提升民眾的回收率。
與會的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蔡玲儀表示,現在行政院已要求各部會權管的土地,能夠編列預算,做經常性的清理,另外也有民間的認養與淨灘活動;但海岸廢棄物仍必須從源頭減量,所以也推動限塑措施,希望能有更多民眾認同並參與。
RE-THINK 創辦人之一的黃之揚表示,發動環島淨灘已經進入第 7 年,也在 2018 年到 2019 年間已經推出海廢圖鑑,圖鑑也獲得國內外大獎,包括德國紅點設計獎,證明這樣溝通方式是讓民眾有感,也有效果,希望用同樣的邏輯,放到源頭的回收議題上,因此預計將在 2020 年底推出「回收大百科」。
黃之揚說,之前海廢圖鑑有網頁版和桌遊等多種型式,回收大百科預計也會採同樣模式進行,並且也會設計成不同的教材,希望能從學校推動,讓老師能夠自行運用。
黃之揚舉例,像是星巴克外帶冰咖啡的飲料杯,包含吸管、杯蓋及杯身就分成 3 種不同的材質,吸管屬於紙類,而杯身是 PLA(生物可分解塑膠)材質,都是可以直接丟棄的,但杯蓋是 PET 塑膠,就屬於可回收材質。
黃之揚指出,雖然一直在淨灘,但垃圾還是不停冒出來,「淨灘是保護海洋的最後手段」,如果源頭做得好,坦白說根本不需要淨灘;但淨灘的價值在於現場的學習和心態的轉換;希望政府能不斷加強限塑的範圍,環團也能持續推動。
據環保署統計,自 2018 年推動減塑政策以來,已連續 2 年超過 4 萬人參與淨灘活動,清除數百公噸海洋廢棄物;但同一時間, 2018 年台灣民眾每人每天垃圾生產重量達 1.132 公斤,創 2001 年統計以來新高。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