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 數位經濟浪潮來襲,引發有線電視剪線潮,傳統電視面臨轉型之戰,產業界今天表示,分眾世代可與 OTT 跨界合作,藉新媒體延伸長尾效應;也有業者認為,眼光應放遠,長期投資內容,才能形成善的循環。
2017 年,台灣「數位媒體廣告」投資金額超過「電視廣告」,觸及率也呈現「黃金交叉」,象徵網路媒體時代的興起,近來 OTT 的發展更帶來有線電視的剪線潮,傳統電視到新媒體的轉型之路也備受關注。
由新媒體暨影視音發展協會(NMEA)主辦,首屆亞洲新媒體高峰會今天登場,規劃 25 場對談與專題演講,聚焦新媒體產業未來 10 年的趨勢與發展。
除了探討 5 G 時代的技術跨界,影視未來體驗、串流時代的 OTT 影響力與變現模式外,下午也邀請了公共電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三立電視節目部資深副總經理王淑娟、TVBS 聯利媒體副總經理許芝蘭及 17 Media 新媒體內容事業群資深副總經理嚴濰秜等人與談,分享從傳統電視到新媒體的轉型之戰。
與談者一致認為分眾世代來臨,跨域合作與串流是大勢所趨,傳統電視可利用新媒體模式創造新的收入跟經濟契機。
王淑娟分享三立從 3 年前開始轉型與 OTT 業者合作的經驗,他舉例, 2016 年原本每天播放 1 小時的「完全娛樂」節目停播,轉個彎進網路,變成 24 小時無時無刻上傳播放, 3 年時間,從原本 10 萬訂戶數來到 186 萬訂閱,即將挑戰 200 萬訂閱,這是電視加 OTT 創造新價值的例子。
許芝蘭表示,TVBS 藉由節目累積內容帶來的 IP 價值,從單純廣告收入延伸至品牌電商,利用新媒體模式創造新的收入跟經濟契機。
負責監製「麻醉風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及「我們與惡的距離」等知名戲劇的於蓓華笑稱,過去公視有時戲播完了很多人卻還不知道,新媒體反而給了戲劇一些長尾效應。
嚴濰秜分享自己從傳統媒體跨足新媒體,初期尋求電視台合作時,當時主流媒體其實難以接受直播,主要是擔憂收視率瓜分。
他說,新媒體興盛,分眾很重要,在不同渠道的加總才是總收視率,他相信電視不會滅亡,只是在不同載具出現,未來是內容為王的時代,如何大鍋炒將內容加乘,創造新火花才是致勝關鍵。
「台灣有那麼多的內容可以撐得了一個 OTT 平台嗎?」於蓓華也提出省思,他認為,因應未來新媒體崛起,大家應檢視自己內容的投資是不是足夠,也許找到一個合資合製的好模式,將眼光放在較長期的回收,給內容編劇更多一點的發揮空間,相信對產業會是善的循環。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