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區議會選舉熱度空前,選舉結果更受各界矚目。港媒分析,民主派這次首度在每一個選區都推出候選人,建制派失去同額自動當選優勢;但部份選區因備胎考量有 2 名民主派參選,則是變數。
但基於以往經驗,每次立法會議員選舉的投票率,通常會比前一年的區議會議員選舉高出 1 成。可以預料的是,在今年區議會選舉投票率可望突破 6 成 5 的情況下, 2020 年的立法會選舉,投票率將上看 7 成以上,直逼甚至超過台灣的熱度。
立場新聞分析,就上屆區議會議員選舉結果分析,全港 431 個投開票所中,有 252 個傾向建制派, 79 個傾向民主派, 92 個均勢, 8 個難以判斷。建制派擁有絕對優勢。
分析指出,建制派在小區域的區議會選舉,通常占有優勢;反之,民主派的優勢則在大區域的立法會選舉(指地區普選,不含界別選舉)。以前 2 屆區議會議員選舉為例,建制派整體得票率都達到 5 到 6 成;相反地,民主派的立法會選舉得票率就能超過 5 成。
香港學者梁啟智指出,民主派在各投開票所的得票起伏很大。同一地點,立法會選舉可能拿到 2500 票,但區議會選舉就只拿到 1500 票。相形之下,建制派對手的得票卻相對穩定,於是形成民主派贏得立法會,但輸掉區議會的局面。
至於這次區議會選舉,分析認為,最大的不同是民主派首度能在所有選區推出候選人,因此不再有同額選舉自動當選的情況(以往多屬建制派),這也使建制派優勢降低。
然而,在港府可能剝奪民主派人士參選權利的考量下,民主派在部份選區推出「備胎」人選。若第一人選仍能參選,而「備胎」人選不及退選,便形成 2 人參選的局面。這次區議會選舉,民主派便在 54 個選區出現 2 人參選分票的窘境,成為影響選情的變數。
至於高投票率,是否就一定代表民主派選情看好,這篇分析並未直接作出判斷。
分析提到,值得注意的是,新任區議員除將互選出各區區議會主席外, 2021 年更將在全港互選出 117 名代表,進入規模 1200 人的特首選舉委員會,占有近 1 成的比重,未來值得觀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