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美商務部處理關稅不夠透明 督察辦公室示警

圖片來源:pixabay

美國商務部內部監管機構今天曝光的文件顯示,商務部鋼鋁關稅處理流程欠缺透明度,加深了某些企業可以在流程中發揮「不當影響力」的觀感。

路透社報導,美國商務部督察長辦公室表示,他們審核作業發現,商務部旗下工業暨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和國際貿易局(International Trade Administration, ITA)所運用的幾項程序存有若干風險。

督察長辦公室的審查作業,涉及某些企業有辦法要求豁免於支付美國對進口鋼鐵加徵的 25 %關稅以及對進口鋁材加徵的 10 %關稅。這兩項關稅,是總統川普 2018 年 3 月依 1962 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 232 條款(Section 232 )宣布實施。

督察長辦公室做出以下發現:一,商務部有非正式上訴程序;二,若有企業對豁免決定提出異議,商務部在與企業溝通後,可以更改內部審核條件;三,商務部未完整記錄其與利害關係方之間的 100 多場會議和通話。

商務部督察長辦公室在寫於 28 日的文件中警告,「我們認為,這 3 大問題會讓人覺得 232 條款豁免申請程序既不透明也不客觀」,而上述發現造就了一個觀感,即「關稅豁免申請的決策過程存有不當影響力」。

2018 年 8 月要求商務部督察辦公室著手調查關稅豁免程序的民主黨總統參選人華倫(Elizabeth Warren),盛讚商務部督察長辦公室的報告足以證明,「川普政府的關稅豁免程序打從一開始就以不正當手段加惠大型、關係良好且多半是外商投資的企業」。

身為麻州聯邦參議員的華倫之所以提出審查請求,是因為她發現,關稅豁免名單中,包含遭美制裁的俄羅斯企業子公司「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Rusal)。

華倫辦公室同時發現,絕大多數取得關稅豁免的企業,都是外國企業在美國的子公司,而非總部在美國的公司。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