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印度裔美籍經濟學者巴納吉今天接受印媒專訪時表示,他的成就要歸功於兒時在加爾各答最大貧民窟與孩子遊玩的經歷,以及在尼赫魯大學接觸廣泛的政治。
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擔任國際經濟學教授, 1961 年出生在印度孟買,但在西孟加拉省首府加爾各答長大,他在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後接受今日印度電視台(India Today TV)獨家專訪,回顧了兒時在印度的經歷。
巴納吉與法裔美籍經濟學家杜芙洛(Esther Duflo)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克里莫(Michael Kremer)因開創緩解全球貧困問題的實驗性方法,而獲得 2019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在談到為什麼如此深刻了解貧困時,巴納吉說,他的家庭是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但他的祖父恰好在加爾各答最大貧民窟旁蓋了房子,他從小就與貧民窟的孩子一起玩耍,當時他非常嫉妒這些貧民窟的孩子,因為他們不用上學。
此外,巴納吉表示,他的父母對他影響也很大,他與父母經常在討論家庭貧困之類的問題,包括成因與後果是什麼?
巴納吉也在訪談中感謝他的母校尼赫魯大學(JNU),因為是尼赫魯大學讓他政治化,這並非是讓他成為學生會或任何政治機構的成員,而是讓他意識到政治有多重要。
他指出,因為來自加爾各答,所以了解左派政治,但對印度其他地方的政治了解不多。就讀尼赫魯大學後,他開始了解追隨聖雄甘地理念的人、右翼激進團體「民族志工組織」(RSS)和印度其他方面的政治。尼赫魯大學還講授如何與每個人建立聯繫,讓他對印度的政治有更好的概念。
對於尼赫魯大學這幾年被視為反國家民族的堡壘,巴納吉認為,保持分歧非常重要。
巴納吉表示,允許分歧和叛國思想的空間對印度的構成非常重要。什麼是國家民族主義?什麼是經濟進展?印度需要在這些事情上取得分歧,因為分歧會讓大家更明智,且能夠應付非常複雜及變化瞬息的世界。
巴納吉的媽媽也是經濟學家,她昨天接受印度新德里電視台(NDTV)訪問表示,完全沒料到兒子會獲得諾貝爾桂冠。
她說:「他一直試圖讓經濟學擺脫理論部分,而是用理論來理解世界的本來面目、世界運作的方式、貧窮的樣貌以及人們因應貧窮的作法。」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