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鬥而不破 雙方無實質共識

無來源

在雙方關係低盪的背景下,雖然印度總理莫迪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 2 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中不斷以言語表達友好之意,但從會議公布的資訊來看,雙方分歧仍大於交集。

最終,這場被視為可促進中印雙邊關係的非正式領袖峰會,只能勉強維持中印雙方「亦敵亦友」、「鬥而不破」的關係。

第 2 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 11 、 12 日在印度南部的瑪瑪拉普蘭鎮召開,雖然出席的莫迪和習近平兩人在 11 日花費 5 個多小時交換意見,又於 12 日進行共約 2 個多小時領袖沙灘漫步及代表團會議,即使莫迪和習近平在公開場合都不斷以友好言語營造良好關係,但事實是雙方並未就重要議題達成共識。

首先,對導致雙方最近關係轉壞的克什米爾問題,由於印度對廢除賦予印度控制克什米爾特殊自主地位的憲法第 370 條問題,已明確表明是內政問題;而中國也透過公開聲明和實際舉動支持巴基斯坦爭取國際反對印度廢除克什米爾特殊自主地位的舉措,雙方在沒有交集下,兩位領袖都刻意不觸碰這個議題。

根據印度外交部次長顧凱傑(Vijay Gokhale)在峰會後向媒體簡報時表示,莫迪並未就克什米爾問題與習近平討論,習近平也沒有提出這項問題討論。

其次,對於貿易逆差問題,在印度外交部於峰會後發表的 14 點聲明中,並未見到描述,僅顧凱傑在媒體簡報時稱,習近平告知中國已準備採取具體措施減少貿易逆差;但這只是口頭承諾,並未落實在雙邊的白紙黑字的聲明或協定上,似乎也顯示雙方仍有歧見。

國際問題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主任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指出,雖然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稱,自 2018 年 4 月武漢第 1 次中印非正式領袖峰會以來,印度對中國出口成長 15 %,但對比過去 10 年,對中國有利的貿易逆差已累計升高到 7260 億美元, 2018 到 2019 年度對中國有利的貿易逆差也超過 650 億美元;綜合以上數字來看,成長 15% 是微不足道的。

謝鋼又說,雖然習近平 2014 年訪問印度時承諾中國未來 5 年在印度投資 200 億美元,但仍在說與做之間,沒看到有任何真正投資。

雖然在第 2 次非正式領袖峰會上,中印領袖決定組成一個由印度財政部長和中國副總理領導的高階委員會來討論貿易、投資和服務等問題,但謝鋼認為,充其量只是在不確定的未來看到貿易逆差好轉的可能性而已。

至於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問題上,雖然中印領袖同意結束RCEP談判的重要性,且顧凱傑說,習近平向莫迪保證,印度對加入 RCEP 後是否會受到中國產品傾銷等關切會被討論,但並沒有實質結論或共識。

此外,在邊界爭端問題上,雖然這次峰會中再度討論上次武漢峰會採取新的信任措施以避免類似洞朗對峙事件再度發生等 5 項問題,但峰會後雙方並沒有宣布有任何結論,僅兩位領袖重申中印應避免分歧變成紛爭,謝鋼指出,表明在這個問題上,雙方仍存在分歧。

在峰會後,雖然中印雙方都表示恐怖主義是「共同威脅」,並計畫在「非歧視性」基礎上共同努力打擊恐怖主義,但中國仍在聯合國安理會阻撓在巴基斯坦的恐怖分子納入聯合國恐怖分子黑名單中,只有在美國施加威脅後,中國才屈從讓穆罕默德軍(Jaish-e-Mohammed, JeM)首腦阿茲哈(Masood Azhar)列入黑名單,就可見中印雙方在反恐問題上有多大的歧見。

謝鋼指出,鑑於中國在包括克什米爾等恐怖滲透和恐怖主義等整體問題上鼓勵巴基斯坦,還需要看這次峰會是否會對相關問題產生任何積極影響。

在峰會中,唯一取得進展的是中印文化及人與人交流,印度也宣布放寬對中國公民的簽證規定,但這些並非中印關係中最重要且實質的問題。

謝鋼認為,雙方在這場峰會中都謹慎地不做出讓步,並對雙邊事務做出大膽決定;但即使這場峰會對雙方直接交流及衡量彼此意圖與目標非常重要,但還不足以緩解雙方有爭議的事態發展。

也就是說,中印關係仍持續「亦敵亦友」,而且「鬥而不破」,只能維持在不爆發衝突的邊緣,但許多分歧迄今似乎仍然無解。

但對台灣來說,由於中印關係的「鬥而不破」,讓印度不必犧牲自身利益以顧慮中國感受,這未嘗不是台灣與印度在貿易投資、文化與教育等深化關係的最佳時機。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