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花蓮太巴塱八角風箏嗡嗡響 傳遞族人心聲

圖片來源:中央社

「Waw Waw」鳴響聲從空中發出,這是花蓮太巴塱部落阿美族人特有的文化,發出聲響的秘密,就在八角風箏背後那條連著左右 2 角的藤蔓,而鳴響聲則是族人的心聲。

花蓮林區管理處即日起在光復鄉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展開為期 15 天的「 2019 森川里海風箏季」,園區位花東縱谷風景區之北端,計畫面積 1250 公頃,草皮開闊,乘著東北季風,是最適合施放風箏的時候。

阿美族傳統風箏文化,太巴塱部落總頭目楊德成今天在家人的協助下施放八角風箏,中午風不大,八角風箏起飛過程顯得吃力。楊德成說,以前是用竹片、藤蔓為支架,樹皮當作風箏面,重量偏重,每年 7 月風較大是最適合施放的時間。

楊德成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八角風箏緣自 300 多年前部落內的一次大旱,超過半年沒有下雨,族人想盡辦法要拜託祖靈幫忙,要把部落內的聲音傳遞到天上的族人面前。

當年族人就想到放風箏向祖靈發出呼喚,風箏要飛得又高又遠、還要發出聲響,一個標準的八角風箏約有 100 公分高, 8 個角分別代表一個部落,而中間的紅點就是太巴塱部落,風箏背面多一條橫向的藤蔓,受到風的振動產生聲響。

楊德成說,當時風箏起飛後在空中「Waw Waw」響著,沒多久天空就烏雲密佈降下大雨,族人知道風箏傳話奏效了,也成為每年向祖靈祈雨的方式。

直到慢慢地下水、自來水逐漸普及,族人不再放風箏祈雨。楊德成說,現在放風箏就是向祖靈祈福,祈禱保佑部落豐收,放八角風箏的習俗仍舊流傳。

楊德成說,年輕一輩或許不能體會當年久旱逢大雨的感激,但同樣帶有向祖靈溝通的含義,「放八角風箏沒有特定的時間、儀式,只要有話想說、有事想求,就放風箏,祖靈會聽到的。」

楊德成說,施放方式跟一般風箏相同,只是八角風箏重量較重,需要至少 2 個人施放,一人拿著風箏,另一人則帶著向前走,拉開距離;等到合適的風起,拿著風箏的人一下指令,拉著繩子的就死命向前衝,直到八角風箏逆風飛起,發出聲響,過程非常費力。

加上現在材料取得方便,要做出又輕又堅固的八角風箏很容易。楊德成在家人協助下,順利將八角風箏高高升起,而且發出的「Waw Waw」聲響是全場最大聲的。(編輯:孫承武)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