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獲頒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引發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和科索沃眾怒。彼得‧漢德克在這些地區普遍被視為已故塞爾維亞強人米洛塞維奇的仰慕者。
在 1990 年代南斯拉夫聯邦解體的一連串血腥內戰中,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成為塞爾維亞人的強力捍衛者,甚至一度將塞爾維亞人喻為納粹政權下的猶太人。後來,他收回這段話。
彼得‧漢德克 1996 年出版的遊記「河流之旅:塞爾維亞的正義」(A Journey to the Rivers: Justice for Serbia)引發風暴; 1999 年,彼得‧漢德克退回德國著名的文學獎布赫納獎(Buechner Prize),以抗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空襲塞爾維亞貝爾格勒的行動。
阿爾巴尼亞總理拉瑪(Edi Rama)推文怒批:「從未想過諾貝爾獎會令人作噁。道德權威如諾貝爾學院做出這種有失顏面的選擇,恥辱變成了一種新價值。不,我們絕不能對於種族主義和種族滅絕感到麻木不仁。」
波士尼亞國家元首主席團的穆斯林成員札菲洛維奇(Sefik Dzaferovic)發表聲明,批評諾貝爾獎委員會頒獎給彼得‧漢德克是徹底迷失道德方向。
科索沃總統塔其(Hashim Thaci)也推文抨擊:「這項諾貝爾獎的決定帶給無數受害者巨大的痛苦。」
科索沃主要報紙「每日新聞」(Koha Ditore)以斗大的標題寫著:「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的支持者、塞爾維亞種族滅絕行動的否認者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被稱為「巴爾幹屠夫」的米洛塞維奇 2006 年在違反人道罪受審期間死亡,他生前希望彼得‧漢德克替自己辯護。彼得‧漢德克在米洛塞維奇葬禮上向數以千計哀悼者發表演說。
彼得‧漢德克獲頒諾貝爾文學獎,同為諾貝爾獎得主的奧地利作家傑利尼克(Elfriede Jelinek)等人認為實至名歸,但也有人抨擊,像是美國作家蘇珊桑泰格(Susan Sontag)和英國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