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人行向市場注活水 難解小微企業資金渴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國官方近日宣布祭出全面加定向降準的「組合拳」,盼為實體經濟、小微企業注入活水。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難解,有台商私下表示,「這些錢幾乎沒民企的份」。

中國人民銀行(人行) 6 日宣布,將全面降準 0.5 個百分點;此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將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 1 個百分點。

消息傳出後,一名在珠三角經營逾 25 年的台商受訪時說,所謂「政策紅利」,往往是看得到吃不到,「你以為真的借得到錢,那就太不接地氣了」。在他的眼裡,這些釋出的資金,往往都被國企、央企分食。

中國人行行長易綱 2018 年在第 10 屆中國家嘴論壇上表示,小微企業貢獻了中國 50 %以上的稅收、 60 %以上的國內生產毛額、 70 %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 80 %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90 %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貢獻度卻與其獲得的金融支持不成正比。中國黨媒人民日報引述不完全統計指出,在銀行業貸款餘額中,民營企業貸款只占 25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局面始終難以扭轉。

一名曾在中國國有銀行任職的受訪者表示,對於放款的銀行來說,風險控管是最重要的,小微企業萬一逃債,中國領土那麼大,光是在境內「跑路」都很難追債了,但借給國企、央企的話,「國家撐腰跑不掉的吧?」

中國實行國家資本主義,一些大型政策往往也是「國家隊」扮演先行要角,加劇資源分配不均,而近來在中美貿易戰升溫的情況下,民營企業的經營更是雪上加霜,去年市場一度掀起「國進民退」論。

但中國官方不是沒有針對銀行放款給小微企業設指標、祭獎勵政策,只是傳導效果往往欠佳。前述受訪的台商說,有時銀行為了「達標」會做做樣子,表面上是放款給「民企」,但細究下去,背後都是國資系的影子。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董希淼向中央社表示,其實這次降準並非是因為市場缺錢,而是對外釋放「只要經濟有困難,央行會降準」的訊號,目前銀行間的流動性都還是很充裕。

董希淼說,現在銀行不缺錢,要解小微企業資金之渴的關鍵是傳導機制,人行目前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但要銀行克服順週期的思維比較難;加上現在經濟下滑壓力加大,銀行會更在乎風險控管,這是很自然的現象。

而在中國加強金融監管的大背景下,董希淼指出,就他自己的實際調查,現在很多銀行分、支行的經理都不太願意放款出去,因為若出現不良貸款就會被處罰、追責,大家壓力都很大。

他說,要幫助民營、小微企業,就是要完善「容錯、糾錯」機制。例如 3 月份曾討論,要讓小微企業的貸款不良率比一般提高 3 個百分點,但關鍵是政策要落實,相關單位對銀行的各種評級、考核也要放寬。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