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民團憂高教資源分配不均 籲設民主審議分配原則

圖片來源:Pixabay 作者:Wokandapix

高等教育團體抗議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今天呼籲教育部應即刻檢討經費分配機制,建立符合民主審議的經費分配原則,並且要有合理的經費成效檢核機制,以及加強違法私校的監督與管理等。

教育改革聯合陣線今天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質疑教育資源分配不公,並提出 5 點訴求。

教育改革聯合陣線發言人戴伯芬說,台灣教育資源分配過去一直是黑箱作業,各學校間的分配極端不均,而目前教育經費分費的方式分為, 2 成經費是依學校規模核給,其餘 8 成則是依照計畫書(競爭型計畫)內容審查結果決定。

戴伯芬指出,根據國發會釋出的資料顯示,若以每位學生平均使用教育經費占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來檢視,台灣學生在 OECD 國家中敬陪末座,另外也有少數私立大學獲得的國家補助優於公立學校,造成公、私立大學制度混亂等現象。

教育改革聯合陣線今天提出 5 點訴求,包括要求逐年寬列教育經費,以達到 OECD 國家標準為目標;教育部即刻檢討高等教育經費分配的機制,建立符合民主審議的經費分配原則;建立合理的經費成效檢核機制,追蹤競爭型計畫的成效。

此外,也要加強對於違法私校的監督與管理,並減少補助,強制退場;建立以學生為補助對象的原則,降低競爭型計畫比例,減少公、私立大學分配不均所造成的教育反重分配問題。

對於教育改革聯合陣線的質疑和訴求,教育部高教司長朱俊彰回應表示,台灣高教經費占整體 GDP 的 1.4%,和日本、德國、法國差不多,只是因為台灣的粗在學率高,學生人數較多,因此拉低每生平均經費。但他強調,近 5 年來高教經費一直在成長,2019 年已突破新台幣 1000 億元。

朱俊彰也表示,教改陣線用「每生」來比較各校獲得的經費,一定會有盲點。因為教育經費不完全是以學生人數分配,也考量辦學績效、註冊率等。舉例來說,被列入退場轉型專案輔導名單的學校,就不會再分配獎勵款,只提供補助款,但這些學校因學生人數很少,每生獲得的經費計算下來,可能比國立大學還要多。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