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能救命,北榮今天成立國內首座微菌叢專屬實驗室,未來可望儲存百種糞便,用來治療困難梭狀桿菌患者,也有治療糖尿病、帕金森氏症、過敏等疾病的潛力。
台北榮民總醫院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建置國內首座「高規格生物安全等級第二級專用微菌製備實驗室」,可將健康人的糞便製備成微菌叢,用來治療腸道等多種疾病。
北榮內科部主任侯明志受訪時表示,每千人中約有 2 到 3 人健康腸道內存在困難梭狀桿菌,但僅有 2% 會出現症狀;不過,若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住院或使用制酸劑導致腸道平衡被破壞,這種細菌就可能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其中老人、免疫力低弱者都是危險族群。
侯明志提到,北榮每年約 365 人次罹患困難梭狀桿菌病症,症狀包含嚴重腹瀉, 1 天恐拉肚子超過 20 次以上,同時會有腹脹、腹痛、發燒、腸胃道出血等症狀,嚴重甚至可能引起偽膜性腸炎、毒性巨結腸症和敗血症、休克等症狀。
他強調,針對這類患者,過去大多以傳統抗生素治療,但復發率較高,患者 1 個月內死亡率高達 3 成,美國多年前開始以微菌叢進行治療,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微菌叢萃取後,植入患者腸道,可望讓腸道中的菌叢恢復原有平衡,治癒率可高達 8 至 9 成。
侯明志說,衛福部去年 9 月公告特管辦法,開放微菌叢植入治療,幫助臨床反覆性或常規治療無效的困難梭狀桿菌患者,北榮今年 3 月為此成立微菌叢植入治療小組,制定捐贈者評估、篩檢流程,並且斥資新台幣千萬元打造微菌叢專屬實驗室和微菌庫,降低污染風險。
北榮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表示,人體中約有 40 兆種細菌且大多數存在腸道中,一旦失調就可能引發疾病,未來可望將健康人腸道中的微菌叢以新鮮、冷凍或膠囊方式植入病患體內。
33 歲曹先生是接受微菌叢植入的成功個案,今年 3 月他因感染困難梭狀桿菌,每天腹瀉多達 7 、 8 次,經傳統抗生素治療都沒有改善。曹先生表示,當時他剛成為新手爸爸,面對身體連連出問題感到相當挫折,但接受治療後,短短 3 天腹瀉症狀就有所緩解,也沒有任何副作用,現在仍持續追蹤當中。
為了建立微菌庫,提供臨床治療及研究使用,北榮也訂有嚴格的糞便捐贈標準。黃怡翔解釋,糞便捐贈者需符合 6 大條件,包括 65 歲以下、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 25 、無特殊肝炎或糖尿病等重大疾病、 1 個月內沒有腹瀉症狀、 3 個月沒有境外旅遊史以及 3 個月內未使用抗生素等。
針對微菌叢植入未來應用,侯明志說,微菌叢在人體扮演重要角色,由於維他命、胺基酸等製造都得仰賴細菌,營養份也得鬥過細菌分解,因此微菌叢宛如人體另一個器官,目前研究發現,微菌叢治療不僅對自閉症、帕金森氏症、肝硬化、脂肪肝等疾病都有所幫助,甚至可望改善過敏、帕金森氏症、糖尿病等疾病。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