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評委員會今天審查彰化西島、彰芳離岸風電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最後通過;開發單位、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表示,目前還要等本土化審查才能有進一步安排,盼 2021 年能動工。
環保署今天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第 361 次會議,其中第 2 案進行「彰化西島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 2 次變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及「彰化彰芳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第 2 次變更)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告」等 2 案合併討論。
本次會議也是新任環評委員首度召開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 14 名委員中僅 2 名教授因課堂因素無法出席,其餘 12 名皆參與討論,會議過程融洽。
前次會議要求開發單位補充三腳套管及四腳套管等 2 種風機基礎型式施工過程的風險評估;強化打樁期間噪音模擬的比較分析,並補充說明三腳套管型式可能負面影響及環境保護對策,也要求補充強化監測船與鯨豚觀察員執行方式。
環評委員質疑,預計三腳套管平均灌入深度不會超過 125 米,但在報告中又附加「假若所設計三腳套管式基礎無法滿足相關設計標準,會透過加長基樁長度、增加基樁樁徑或選用四腳套管式基礎」,有為限制開後門的嫌疑;另也希望開發單位說明離岸風電在夏季與冬季實際供電上的助益。
開發單位、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強調,三腳套管平均灌入深度確定不會超過 125 米,因此同意刪除「加長基樁長度、增加基樁樁徑或選用四腳套管式基礎」敘述。
另外供電部分,CIP 指出,目前台電裝置的是陸上風電,所以也只有陸上的觀測資料,但未來離岸風電效能較陸上風電佳;雖然夏天因風速低,發電量的確是比冬天少,但還是會持續運轉協助供電,且在冬天霧霾最嚴重的時刻,卻是離岸風電滿發最好的時刻,所以希望用離岸風機來替代中火,減少空污量。
會後決議審核修正通過,但開發單位需補充打樁期間噪音資料;另外也通過臨時提案,建議經濟部能源局於未來離岸風電發電環境影響評估案件送審時,納入個案逐月可能容量因數變化模擬數值。
CIP 計畫總監許乃文說,相關工程期望能在 2021 年動工,但在此之前須先通過本土化生產審查,CIP 預計在 8 月底會提出完整計畫,通過才能啟動專案融資。
另外在鯨豚觀察員部分,許乃文表示,因計畫所在的海域每個情況都不同,會先整合適合外海的船隻及訓練觀察員,在符合環評承諾下,找出對於計畫最適合的方式;可能會由國外尋找訓練師,培訓國內的觀察員。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