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孫博萮專欄》看柯文哲影片:是談「科學」還是「柯學」?

圖片來源:原圖截圖自柯文哲 YouTube,再經作者改作

筆者最近因為準備報告在搜集資料,故會至特定政治人物臉書瀏覽,在瀏覽到台北市長柯文哲臉書時,看到柯市長自 6 月份起在 Youtube 頻道開設「這就是科學」單元,身為醫師的柯市長,嘗試透過自身對「科學定理」的認識,觀察人類行為與現在的台灣政治生態,從「自然科學」來看「社會科學」。

政治人物願意突破傳統框架進行新的嘗試總是令人期待,跨領域的研究在今日也算是一門「顯學」;然要做跨領域論述的前提,就是必須對兩個領域都有相當的研究,至少,也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在觀念運用與流通上才能恰如其分,筆者認為這應該是「跨領域」的基礎,才不致於讓「顯學」變「險學」。

「柯劉會」 7 月 5 日在上海登場,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會見台北市長柯文哲時表示,「兩岸是一家人,一家人要幫一家人」。
圖片來源:中央社

柯市長在 6 月 26 日 EP3 談論的單元,以科學上「品種」、「演化」、「突變」等概念,來描述台灣與中國的歷史、台灣人與中國人之間在「品種」的異同與「認同」的變化,先撇開這樣的類比是否恰當合宜不論,光是聽柯市長所敘述的「史觀」,就與事實及史實嚴重脫節。

1895 年到 1987 年間 台灣與中國完全不來往?

首先,柯市長在介紹完生物學在「品種」上的概念後,就展現了驚人的史觀,表示「從 1895 年到 1987 年之間,將近 90 年的時間台灣跟中國完全不來往」、「只有在民國 34(1945)年到 38(1949)年短短的時間有來往」。

圖片來源:截圖自柯文哲 YouTube

 

光是這短短兩句話裡的錯誤多到「族繁不及備載」:

1895 年至 1945 年:

  1. 1895年台澎主權因日清馬關條約移轉予大日本帝國後,仍有許多大清帝國人民渡台謀生,儘管台灣總督府不斷頒布諸多法令加以限制,但隨著台灣產業發展、人力需求增加,加上中國生活困苦,促使赴台工作的中國勞工在十幾年內大量增加;在大清由帝制改為共和制、國名由大清改名為「中(華民)國」之際,人數已達萬餘人(1930 年代台澎人口普查約 460 萬人)。
  2. 為處理日益龐大的僑務,在中(華民)國外交部與日方多年的交涉與談判後,終在 1931 年 4 月 6 日於大日本帝國臺北州臺北市設立中(華民)國駐臺北總領事館;業務除了處理中國僑民事務(根據1932年總領事館向外交部提交的《臺灣華僑登記報告》中指出,在台華僑登記國籍者有 30,062 人)、保護與聯絡在台華僑、接待訪台的中(華民)國官員與團體等,也包含了日治時期國籍屬於大日本帝國的台灣人,如果要前往中國本土時,申請核發中(華民)國入境簽證的服務;該總領事館直至因 1937 年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於 1938 年 2 月 1 日閉館。

這部分足以證明從官方到民間,中國與日治時期的台灣完全沒有「不來往」的狀況。

圖片來源:截圖自柯文哲 YouTube,再經作者改作

1945 年至 1949 年:

顯然柯市長對於戰後台灣歷史的認知更為錯亂,除了對於當時「中(華民)國就是中國」這個身分的基礎毫無認識,對 1945 年戰勝國盟軍以一般命令第一號委託「蔣介石政府代表盟軍來台進行軍事佔領」的代管身分想必更是一無所知;更別說在 1949 年流亡來台的中(華民)國政權在國際上逐漸被取代、及1971年被逐出聯合國之前,中(華民)國被還持續保有「合法中國代表政府」的身分與聯合國中國席次代表身分長達二十餘年。
1949年以後:

筆者研判,在柯市長的「歷史視界」裡,所謂的「完全不來往」是指 1949 年以降的「兩岸分治」到1987年的「開放大陸探親」。然事實上,「台灣與中國」在此期間並非「完全不來往」,而是「中國根本就在台灣島上」,甚至至今尚未離開!

以國民黨政府自 1945 年起,透過假代管真殖民的統治將中華黨國思想灌輸台灣人民,又違反戰爭法將台澎軍事佔領地納為中國的一省/領土:「中(華民)國臺灣省」(這也成為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了此「台灣為中國的一省」的主張的依據),又實施長達 38 年的戒嚴令箝制台灣人的思想與言論自由,直接將「中國」牢牢嵌固在台灣島上。

隨著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內戰中節節敗退且最終在 1949 年流亡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使中國的統治當局呈現成兩個分治的政權:一個是在北京、有效控制大部份中國領土(老母雞)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一個是在台北、僅控制小部分中國領土(金馬)的中(華民)國政權,而 1949 年隨國民黨政府流亡來台的數百萬中(華民)國軍民,則成為台島上「台灣人與中國人完全無法脫開地強迫來往」。

台灣與 1894 的「大陸」 同文同種?

圖片來源:截圖自柯文哲 YouTube

接下來的段落中,柯市長又表示:在 1894 年的時候「幾乎整個台灣與『大陸』是『同文同種』」、「生活習慣都一樣」。

只要唸過國中程度的中國歷史的應該都知道,大清帝國是由滿人所建立,滿人是一支來自東亞大陸東北隅的民族,滿文有語言也有文字(清語/滿洲語),雖後來統治系統在語言與文字上多採取「漢化」、使用近代漢語,但自始至終都是非常講究自己文化與「血統」的民族,更別提除了滿族、漢族(這裡姑且先不細究何謂「漢族」)之外,東亞大陸有多少完全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民族,近代遺傳學界也普遍認為中國南、北方人(大致以長江為界)分屬南、北蒙古人種。

在台灣方面,大家也已熟知早在歷代東亞大陸人渡台之前,台灣島上已有眾多南島語族,各自有不同的文化、語言、風俗,甚至也有部分帶有荷領時期的血統。

台島上所謂的「漢人」,多是在明清時期渡過黑水溝來到島上的「羅漢跤」,一般認為屬於東亞大陸南方的百越族為主,後多與台灣島上平埔族群通婚;而在 1894 年以前清治時期的台灣,原則上清廷是禁止人民移民台灣,也禁止原漢通婚,島上的漢民主要語言也分別有泉州話、漳州話與各種客語等不同語言,也正因為語言與生活習慣的不同,歷史上也發生過數次族群間嚴重的械鬥衝突,甚至有族群因此世世代代「隱姓埋名」。

圖片來源:截圖自柯文哲 YouTube

綜此觀之,非但東亞大陸本土族群就「不同文也不同種」,台灣島上的住民彼此之間也「不同文也不同種」,既然如此,1894 年的「海峽兩岸」又怎麼可能「同文同種」?

而柯市長所謂「生活習慣都一樣」又是怎樣「一樣」的概念?是指餓了就吃、累了就睡嗎?相對於所謂的「一樣」,怎樣又算是「不一樣」?真不知柯市長這段所謂的「幾乎整個台灣與『大陸』是『同文同種』」、「生活習慣都一樣」的論述,到底是依據什麼樣的背景認知基礎論斷?

在中(華民)國政府七十餘年來的愚民洗腦教育之下,肇致台灣人對於自己土地歷史的無知、對自我身分認同嚴重扭曲,以及腦中各種內建大中華黨國的意識形態,都在台灣人血液裡留下程度輕重不一的「華毒」,「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卻不識台灣」,這是我們台灣人的最大悲哀,尤其像柯市長這種在求學過程一路以來都是菁英中的菁英,通常是要能把黨國教科書嗑到滾瓜爛熟才能過關斬將,受到的「華毒」的毒害想必更是根深蒂固。

圖片來源:中央社

而上述這些基礎史料,是只要稍微動動手指就能在網路上查到,但柯市長卻連這些這麼基本的歷史也不願去做功課就在影片中大放厥詞,這也在在也顯示了柯市長這位「科學人」對於人文社會科學所展現出的輕蔑,完全不認為「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等都是專業,彷彿只要會開口講話、能執筆寫字,憑藉著自己固有的認知恣意詮釋、套疊,就是跨界專家。

而腦袋裡充斥這些這些偏狹、錯誤的史觀與概念,即便沒講出「共圓中國夢」,柯市長會說出「兩岸一家親」也絲毫不令人意外了。

或許有人會說,這種網路影片輕鬆看就好,又不是正式的學術教學,對正確性與真實性何必太計較?

當然,這樣的標準套用在一般非知識性或純娛樂性的網路 Youtuber 身上或許還可以說得過去,然柯市長身為台灣首善之城台北市的市長、號稱智商 157 的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甚至有可能成為角逐台灣治理當局最高領導人的參選人,該系列又是以「這就是科學」為名、且帶有強烈政治宣傳目的所製播的影片,自然更不能隨便矇混帶過

芋傳媒資料照片 / 記者簡翊展攝

別推說只是「政治正確」或「歷史視角」的不同,該影片至今已有超過 20 萬次的觀看數,這樣流量的公式影片絕對有提供「至少是正確資訊」的責任,就算把檢視標準放到最低,也根本過不了關;況且,為自己的研究與論述負責,這無論是對做為「社會科學家」或「自然科學家」,都是不變的基本道理。

最後,既然柯市長的口頭禪是「該怎麼做就怎麼做」,筆者在此也奉勸柯市長:「該去讀書就去讀書」,不要以為拿支粉筆在黑板上寫字就能當老師,還洋洋得意地自詡「柯學」為「科學」;當然,筆者也更期待台灣治理當局,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建立真正的台灣國、習得真正的台灣史、做真正的台灣人!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