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送中」示威者昨晚一度占領立法會。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今天表示,港府始終未積極回應社會訴求,讓抗爭者認為和平手段已失效,攻占立法會是「官逼民反」。
香港「七一遊行」出發前,立法會大樓已遭數千名示威者包圍,並在當晚 9 時左右闖入占領大樓。許多示威者強調「視死如歸」,臨近警方午夜清場前,仍有數名「死士」堅持死守議場,最後由其他示威者強行抬出。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林宗弘 2 日受訪時表示,雨傘運動後,香港年輕人付出很大代價,從年輕議員被 DQ(Disqualify,取消資格),占中九子被判刑,再到梁天琦被以暴動罪判重刑。面對年輕人爭取民主,北京和香港政府的回應卻是將他們判刑,和剝奪他們的政治權利。
他說, 6 月兩次百萬人遊行後,港府始終沒有積極回應,缺乏政治責任,這讓抗爭者認為以往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手段都已失效,因此昨天出現攻占立法會的狀況,可說是官逼民反的結果。
林宗弘也提到,過去英國殖民年代,香港警察擁有很大權力;但在 6 月 12 日衝突過後,民眾對警方的公信力,和執行公權力的方式都產生質疑,這也是造成抗爭者包圍警察總部,走向衝突邊緣的主因。
對於這次社運「無大台」的特色,他指出,雨傘運動時期,許多民眾自發的活動,最後也被算在占中九子身上;這說明只要有人出來領導,就有承擔刑事責任的風險,因此發展成這次在網路上動員的決策模式。
但林宗弘指出,這種決策方式的代價,就是各方無法有效協調政治主張;因此,未來泛民主派政治人物,和運作抗爭的領導群們,仍須思考彼此間該如何互動。
對於這場運動可能的結局,林宗弘表示,目前看來逃犯條例修訂不太可能死灰復燃,但北京未來是否會對抗爭者秋後算帳,或逐漸在香港採取妥協姿態,仍相當程度取決於國際社會施加的壓力。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