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台灣人公德心「說得多,做得少」 僅9%有勇氣出面勸阻錯誤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報導)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9 日)發表《國人公民素養民意調查(上)》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說得多,做得少」,另外有超過六成受訪者認為,多數國人都抱持著「如果不被罰不被抓就不必守法」的態度,黃昆輝教授則提到,台灣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氣,在其他民主社會中,許多人願意為正義挺身而出、勸阻他人,台灣人則缺少這種「雞婆」的勇氣。

此次的調查是聚焦於國人的「公德心」,基金會強調,「公德心」展現國人的道德與民主素養,是維護國家社會和諧繁榮的基石,基金會後續將針對科學、媒體及美學等構成公民素養的其他內涵進行民調。

黃昆輝教授指出,有將近 66.5% 訪者認為多數國人都抱持著「如果不被罰不被抓就不必守法」的態度,如:紅綠燈和交通規則,如果沒有交通警察或照相機就會不想遵守。

黃昆輝強調,真正的法治精神不是為了逃避處罰才遵守法規,而是因為這是法規才一定遵守。

黃昆輝認為,美國人較具備道德勇氣。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黃昆輝表示,當年自己在美國留學覺得非常感佩,既使是在人車稀少、沒有警察的時候,駕駛人遇到紅燈仍然會遵守並按照燈號行駛,然而台灣有些地方紅綠燈變成僅供參考,這很值得台灣社會檢討,現在從公部門到私人企業的零零總總,對於法律的遵守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另外,按調查結果,當看見他人違反公共利益時,只有 9% 的人有勇氣出面勸阻,黃昆輝認為,大家普遍害怕惹事、較缺乏道德勇氣,事實上在一些民主進步的國家如美國,願意挺身而出、勸阻他人的人是很普遍的存在,台灣就是缺少這種「雞婆」。

基金會民調小組召集人郭生玉表示,公德心主要可以分為「知善」、「愛善」和「行善」,而這次民調聚焦在「行善」,在學校教育裡,只是教育我們對公德心的基本認知,教育重點在於「知善」、「愛善」,希望藉由民調洞悉能夠實踐公德心的情形。

郭生玉也分享自己在美國的經驗,郭生玉認為,美國人比台灣人更具備道德勇氣,美國人在餐廳會帶走剩食,若有其他桌的客人浪費太多食物,也會被美國人指責。

而郭生玉也提到一個可能是台灣人缺乏道德勇氣的原因,郭生玉曾經勸阻一輛轎車不要闖紅燈,結果車主竟然開車門下車跟自己理論。

郭生玉分享自己近日因為勸阻駕駛人停紅燈,最後差點發生衝突的狀況。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而這次民意調查的結果則由民調小組委員馮清皇完整說明,此次的調查時間是自 2019 年 6 月 11 日到 6 月 16 日,調查母體是以台閩地區電話號碼簿建置電腦資料庫,在各地區系統抽樣並進行電話訪問,有效樣本為 1,069 人,在信賴水準 95% 時的抽樣誤差最大值為正負 3%。此次的調查有四大重要發現:

一、超過七成受訪者認為國人公德心「說得多,做得少」

公民素養中在實踐,方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繁榮,但是調查結果顯示,有 77%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在公德心的表現上「說得多,做得少」,其中學歷為高中/職及大專以上的受訪者,同意這項說法的比例都超過八成。調查結果也指出,有 66.5%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會守法大多數是因為不守法將會被罰或被抓。

此外,交叉分析也顯示,在同意「國人公德心表現比先進國家不佳」的受訪者中,認為國人在公德心表現上總是「說得多,做得少」,或者認為國人多數抱持「若不會被罰或被抓就不必手法」的心態,兩者的比例皆超過 75%,顯示國人在公德心表現的自發性與自律性仍須提升。

二、最需要改進的公德心表現是「愛護環境」

「公德心」所展現的關懷面向,包括自己對環境、自己對他人及自己對自己。多數受訪者認為,國人最需要需要改進的公德心表現是「愛護環境」,其次依序為「尊重他人」、「守法習慣」和「誠實守信」,這顯示國人在生活環境的維護,以及對他人權益尊重等方面,尚有改進的空間。

此外,更有高達 87% 受訪者認為,多數國人並不會在他人違反公共利益時出面勸阻,而在「認為國人公德心表現不如先進國家」的受訪者中,有高達 94.3% 同意僅有少數國人有勇氣出面勸阻。

三、在愛護環境的表現,最不滿意「污染河川與水源」

「愛護環境」關乎我們生活環境能否永續維持、適合居住,因此有高達 82.4% 的受訪者認為國人「污染河川與水源」的行為嚴重,在 64 歲以下各年齡層受訪者中,認同此舉嚴重的比例皆超過 8 成。

其次,有 74.7% 的受訪者認為「污染空氣」的問題嚴重,尤其居住在高屏澎地區的受訪者,同意台灣空氣污染嚴重的比例更達 81.3%,這些調查結果都顯示了台灣必須更努力加強維護乾淨的水源與空氣。

四、受訪者認為社會缺乏公德心的主因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

有關國人公德心不佳的原因,受訪者指出是「家庭教育功能不彰」的比例最高(76.3%),其次依序為「媒體傳播誤導」48.6%、「學校教育不重視」46.5% 以及「公眾人物不良示範」35.8%。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認為公德心的培養首要仰賴家庭教育,須從平常生活中就時時關注與實踐,讓公德心的表現自然而然、習以為常。

台北市立大學教授但昭偉表示,台灣人口密度集中,公共空間則較狹窄、缺乏,而個人生活型態也較多元,如勞動族群朝九晚五,年輕人則愛在夜間找樂子,但是近年來國人公德心表現的改善相當值得肯定,台灣人也有向上提升、改善的意願與動力。

但昭偉過去對飆車族相當反感,後來才有更多的同理,也認為教育與施政上能多為年輕人規劃一些展現生命力、發揮體力的空間。
芋傳媒記者簡翊展攝

但昭偉表示,過去自己其實很討厭飆車族在夜晚喧囂吵鬧,但是自己年紀稍長才開始思考,年輕人會飆車是希望展現或是發揮自己的生命力,或許透過教育及政策,可以規劃出更多讓年輕人展現生命力與發洩生命力的場域,台灣僅有屏東有較完善的賽車場地,如果有更多地方有類似的空間規劃,也可以讓年輕人在一個安全的空間盡情發揮。

但昭偉提到,站在西方文化的脈絡裡,可能會認為台灣的用餐環境很吵雜,但是台灣與西方社會對於餐廳的認知有些不同,餐廳對於西方人可能是一個用餐、談公事或討論的空間,需要比較安靜的氣氛,而台灣是重人情味的社會,台灣人一起用餐是一種情感交流,包括熱情地相互招呼、搶著付帳展現自己的慷慨,台灣用餐氣氛是一種人情味的展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