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長者體重下降夜間盜汗別輕忽 可能是白血病惹禍

圖片來源:中央社

年長者若出現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反覆發燒、夜間盜汗,千萬別以為只是衰老症狀。醫師今天指出,這些都是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徵兆,應儘速抽血檢查,且聽醫囑處理。

一名 70 餘歲婦人,除長期貧血,白血球數目飆高到 20 多萬,與一般民眾的 4000 到 1 萬相距甚大,且血紅素僅 5 點多,低於正常人一半。她還伴隨胃口不佳,總是吃一點點就飽,短短半年間體重減少約 1 成,甚至虛弱無法出門。直到轉到血液科就診,確診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高雄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血液病學會理事王銘崇今天在記者會表示,這名婦人就醫時腹部明顯腫脹,甚至正常如青芒果大小的脾臟也爆腫 10 倍,腫成如「金煌芒果」大。因過度壓迫骨盆腔,才會吃一點就飽,嚴重影響生活。

王銘崇說,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雖有常見的 7 大症狀,如無法解釋的體重降低、不明原因反覆發燒、夜間盜汗至汗濕衣服、淋巴結腫脹、全身倦怠、食慾不振、全身乏力等,但最常見的症狀其實是「沒有症狀」,必須靠定期的健康檢查、血液檢查揪出疾病。

不只沒有症狀易被忽略,顯現出來的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也容易被誤解是正常的衰老,導致民眾輕忽。

王銘崇表示,此病好發族群為 60 歲以上銀髮族,且男性高於女性。台灣每年新增病例約 150 至 200 人。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治療原則是「無症狀、先追蹤;有症狀,才治療」,王銘崇說,有 6 成慢性淋巴性白血病人在確診後不需立即治療,只要追蹤。但很多病人無法理解,甚至有人因此接受另類療法。

有一名病史約 20 年的男子,他的病程屬低危險群,醫師建議只要追蹤觀察;但因他淋巴結腫大,內心非常焦慮,聽別人介紹可用針刺淋巴結治療。結果誤信密醫,導致脖子兩側千瘡百孔,更有引發感染的風險。

王銘崇表示,病患腫大的淋巴結本來就可能會自行消脹,患者以為是「針刺」的效果,一再被騙錢,至今脖子都還留有「刺青」一般的疤痕,讓患者悔不當初。其實患者只要聽從醫囑就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過去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只有化療可用,王銘崇說,曾有患者很怕化療的副作用而抗拒治療,不幸因反覆感染導致敗血症過世。近年治療已有突破性發展,國內有 2 款可搭配化療的新機轉口服標靶藥物,患者應積極就醫,不要恐懼、疏忽。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