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智庫蒙田研究所發表報告指出,中國電信企業華為無法消除外界對自己與中國政府之間關係的疑慮,基於安全、歐洲主權及技術發展,歐洲應排除華為參與有風險的 5G 基礎建設。
美國政府對華為採取不信任及拒絕立場,希望歐洲一起「圍剿」,但歐洲國家態度不一。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於今年 5 月中旬表示,「我們的觀點不是要阻絕華為或其他任何企業,而是維護我們的國家安全和歐洲主權」,此刻發起技術戰或貿易戰並不恰當。
蒙田研究所(Institut Montaigne)亞洲議題專家杜懋之(Mathieu Duchâtel)及高德蒙(François Godement)聯合撰寫一份關於歐洲與第 5 代行動通訊技術(5G)的報告,其中一部分專門提到華為。
內文表示,華為獲得中國政府鼎力支持,股東制度晦暗不明,與技術民族主義計畫核心及中國安全機關之間的關係疑慮也無法消除。
報告提到,美國和南韓已開始部署 5G 系統,歐洲各國則進度不一,因為歐盟目前還沒有電信單一市場,各成員國的設備認證及規範各有不同,導致訊號權限及供應商許可在不同國家發展的速度也不同。
報告以互動圖表說明,華為在歐洲電信網絡的涉入程度不一,在義大利、波蘭、西班牙、荷蘭、葡萄牙、馬爾他相對深入,在挪威、斯洛維尼亞、愛沙尼亞、丹麥則還有障礙。
歐洲國家對華為並無一致立場,甚至也沒有做決定的共同準則。到今年春天,華為已與 14 家歐洲電信營運商簽署夥伴協議,包括奧地利的 T-Mobile、葡萄牙的 Altice 等;總的來說,華為在歐洲簽署至少 23 項商業合約,例如在德國杜伊斯堡(Duisbourg)、摩納哥(Monaco)等地的智慧城市計畫。
報告提到,歐洲國家對華為的意見分歧,在波蘭、挪威、捷克,政府內部有擔心華為帶來風險的聲音,但也有一些國家根本缺乏關於安全性的討論;另在德國、荷蘭、瑞典、英國,安全部門提醒,比起其他供應商,採用華為服務可能出現入侵或破壞行動的風險更高。
報告表示,從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及營收數據來看,華為已深入歐洲內部,應評估與華為性質有關的風險,也已有幾項調查顯示華為網絡有重大缺陷;要證明華為可能與中國情報機構合作,還缺乏公開證據,但華為也沒能證明自己對所合作國家的安全毫無風險,華為在網路間諜行動中可能的「同謀」線索越來越多,最令人擔心的線索之一就是華為遭指入侵非洲聯盟總部的資訊系統達 5 年之久。
文章指出,在中國,依據國家情報法,組織及個人都應支持情報工作並保密,沒有企業能逃脫中國共產黨的權威,尤其是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稱由黨領導一切的現在。
在歐洲,全面禁用華為技術設備的選項沒有法理依據,也還未能達成一致決定,今年 3 月,歐盟執行委員會才剛建議對 5G 網絡安全採取共同措施,採用歐洲在地工業技術設備或許是一個方法,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在 5G 技術上都有很好的發展。
報告表示,5G 議題牽涉廣泛,不能只以價格這一簡單面向去處理,應建立具戰略利益的歐洲主權,為數位基礎建設做準備,支援歐洲企業以面對與美國或中國企業的競爭。
報告分析,雖然歐盟執委會努力提倡統一安全規範,但各成員國不同調,可能會給歐洲帶來戰略上的漏洞;若有歐盟層級的設備認證固然是種進步,但還不夠,建造 5G 相關基礎設施對歐洲來說是個鞏固科技及產業的機會,也可成為歐洲主權的工具之一。
因此,報告建議,首先應把 5G 技術視為維護歐洲主權的關鍵基礎建設,保護歐洲資訊、提升政治決策自主、替企業打造最低風險環境,這些事情都不能只以成本考量,重要的是降低或平衡歐洲對外來電信供應商的依賴。
其次要重視預防,華為既然不可能證明自己與中共政府無關,歐洲就有必要排除華為參與有風險的基礎建設,問題在於劃定安全限制的範圍,若歐洲無法完全採用本地企業,也只好以一些外來企業彌補,所有企業都會有安全問題,但或許沒有一家會像華為這麼無法控制。
再者,報告提到,所有 5G 建設缺陷都可能被不懷好意分子利用,因此培養專業人員是一項重要投資,例如研發及資訊安全人員;最後,還應營造一個有利於歐洲科技競爭力的環境,包括制訂規範、保護企業不因被收購而降低歐洲產業自主權等。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