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報紙呼籲民眾學習如何妥善處理垃圾,報導台灣是全球垃圾回收率最高的地方之一,慈濟基金會更回收塑膠瓶製成毛毯,用於賑濟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災民。
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Mirror) 7 日發表社論表示,當局正努力清除馬尼拉灣、巴石河(Pasig River)和其他水域的垃圾,但這項工作不能只仰賴政府,民眾也必須做好力所能及的工作。
這篇社論表示,菲國垃圾丟棄問題已無法忍受,這也是何以都市淹水情形日益惡化的原因。
「商業鏡報」提到,菲律賓人必須從過去的災害記取教訓,民眾須停止在街道、河口或其他水路上非法傾倒或丟棄垃圾,當局也必須嚴格執行禁止任意棄置垃圾的法規。
另一方面,社論表示,建立成功的回收產業勢在必行。菲律賓人每天製造約 3 萬 5000 噸垃圾,光是馬尼拉都會區每天就生產超過 8600 噸垃圾,但只有 70 %垃圾會收集到露天垃圾場和臨時垃圾掩埋場,垃圾回收的比例極少。
社論提到,鄰近的台灣與菲律賓截然不同,回收率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據官方的研究,台灣有 1600 家回收廠商,可回收家庭和公司行號收集的 55 % 垃圾及 77 % 工業廢棄物。台灣回收業年營收至少 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20 億元),證明回收垃圾確實有利可圖。
「商業鏡報」表示,慈濟基金會在台灣有 5400 個回收站,超過 7 萬 6000 名志工,他們協助分類、回收塑膠廢棄物、玻璃瓶和家電,回收的塑膠瓶被製成毛毯、衣物、鞋子、袋子和玩偶,數十萬條毛毯還被用於賑濟台灣、菲律賓和其他國家的災民。
社論表示,菲律賓民眾必須了解,觀光客和投資人會從乾淨程度來判斷一個國家,每個家庭、學校、社區和工作場所應即時展開清潔運動,民眾也應該善加處理垃圾,妥善回收來達到垃圾減量。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