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談判烏雲罩頂之際,有分析指出,一旦談判失敗,中國反制美國的關稅籌碼雖然有限,但仍可動用「非關稅」手段還擊。就如同孟晚舟案後對付加拿大般,比照「限加令」模式對付美國。
香港 01 今晚發表文章指出,從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前的是是非非,到上任後如何以威逼和反覆無常作為外交手段,美中貿易談判進展至今的波折,並不會完全出乎中方意料。
文章提到,既然川普使出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交易的藝術」,動用各種可行手段爭取最大利益,那麼中國也有條件「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美國極限施壓下發揮「不對稱」思維,在「非關稅」領域實施對等還擊。
這篇文章說,過去一年的美中貿易戰裡,中國看準川普尋求連任必須保住共和黨票倉的心理,特別針對美國中西部的大豆、汽車等支柱產業進行「關稅精準打擊」,導致 2018 年底美國大豆價格跌到 10 年來最低,各州都出現農民堆積大豆的景況。
中國先前的「精準打擊」也涵蓋了非關稅領域。像是 2018 年起大幅削減美國原油進口,日均進口量在同年 9 月大幅減少到僅有 3 萬桶。直到今年恢復談判後,中國才開始重新採購美國大豆和原油。
文章指出,一旦美國再度對中國增加關稅,中國即可擴大「非關稅」手段,加拿大就是顯例。 2018 年 12 月孟晚舟案發生,中國今年初就以發現有害生物為由,吊銷加拿大特定油菜籽企業的進口許可。到了 4 月間更傳出,中國今年以來沒有進口一桶來自西加拿大的原油。
這篇文章說,上述「限加令」正可反映,在中國現行體制下,一旦訂定目標,就能分頭並進,既能使用各種政策工具,又能從清單中挑選對手最脆弱的一環。而美國大企業中,波音和蘋果正是最可能受美中貿易談判失敗波及。
但文章聲稱,中方是否會祭出「限美令」還待觀察,畢竟貿易戰升級外溢終究是兩敗俱傷。但美國藉由加拿大出手拘捕孟晚舟,並號召盟國排擠華為,才是率先採取「非關稅」手段的一方,且比中國還早實施「精準打擊」。中方給予還擊,也只是趕上美國的攻勢而已。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