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塑膠吸管禁用7月上路 環保署:一棒接一棒改善

仍可使用的各種材質吸管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7 月 1 日起,連鎖速食、百貨與賣場、學校、公務機關內用將禁一次性塑膠吸管使用,但可作為替代使用就口杯、PLA 塑膠吸管,是否能使用比較少的塑膠、或是落實回收處理,卻引起質疑。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表示,禁用吸管是教育民眾減塑的過程之一,並不能只單看它的量,但就像現在民眾已經養成不隨地亂丟垃圾的好習慣一樣,不要急,一棒接一棒的改善。張子敬表示,內用禁用政策上路後一年後,將再檢討是否擴及外帶。

環保署署長張子敬6日赴立院報告限塑政策。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環保署 6 日赴立院報告限塑政策,對於即將在7月上路的一次性塑膠吸管禁令,環署評估至少可以每年減用 1 億支一次性塑膠吸管,但立委王育敏、蔣萬安等質疑,使用就口杯使用的塑膠量不見得比塑膠吸管少。王育敏引用國外雜誌,質疑原有的杯蓋與吸管,以及後來推廣的就口杯相比,就口杯的塑膠使用量,頂多等同原設計,甚至可能用更多 0.32 公克與 0.88 公克的塑膠,質疑就口杯是否真能減少塑膠使用。

環保署澄清,以速食龍頭麥當勞為例,將換用的就口杯將比原先的吸管加杯蓋,減少約 3 到 16% 塑膠使用,並非會用耗用更多的塑膠。

蔣萬安則質疑讓 PLA 作為替代材質是否合適,先前環團綠色和平曾指出,由於目前回收體制及後端處理設施不完整,PLA 吸管也沒回收機制能處理,最後還是送到焚化爐燒掉。立委陳曼麗更指出,PLA 吸管除了價格較貴,更有不容易回收、不容易區分的問題,若民眾誤會「可分解」的意思,就沒有堆肥掩埋做分解而隨意拋棄仍會污染環境與生態,或是在回收流程混入一般塑膠,反而影響塑膠再生。

張子敬表示,現在市面上替代的產品以紙吸管為多,但若飲用的飲料中有固形物,業者反應使用起來沒有這麼好。而業者提供的 PLA 塑膠吸管必須取得環保標章,目前尚未有任何一款 PLA 吸管已經取得標章,只有一家正在申請。

張子敬坦言,當時環署與環團合組的「海廢平台」提出優先減用吸管時,的確沒有進行政策評估,也並非從廢棄物處理的整體來看,當初決定禁用吸管是因為海龜等海洋生物受傷害,才做出這個針對性的決定,這是教育的過程,因此雖然吸管的塑膠使用量並非最大量,但也不能單看他的塑膠使用量來決定。

張子敬更表示,環團喊出的「2030 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餐具的倡議目前還不是政策,還需要妥善評估。

此外,除了吸管,環保署資料也顯示,目前雖然購物袋的使用量下降,但過度包裝的問題,卻在網購上發生,張子敬表示,環保署將推動網購包裝減量,4 月中已經找業者開過會,之後將會提出減量指引草案,要求業者提出減量計畫,環保署打算從標章的發放,來供民眾辨識。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