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證券型代幣發行規模逾3千萬 需進入沙盒實驗

圖片來源:中央社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透露,正研議證券型代幣發行(STO)管理辦法,將以群募限額新台幣 3000 萬元為門檻,逾 3000 萬元規模須進入沙盒實驗,若實驗成功將修法,核發另類執照。

所謂證券型代幣,本質與有價證券類似,仍須與資產掛鉤,例如現金、股份、固定收益資產、不動產、大宗商品等。STO 機制被視為有助新創團隊及中小企業募資,但由於 STO 事涉有價證券發行,需獲監理機關許可。

顧立雄今天出席金融科技論壇時表示,金管會已研議 STO 管理辦法,初步規劃以群眾募資金額上限 3000 萬元為門檻,STO 募資金額在 3000 萬元以下者,可比照群募相關辦法,STO 申請人申請自營牌照,可身兼發行與交易機構,無需申報生效,並採低度管理制度。

目前的群眾募資方式,一年募資金額不能超過 3000 萬元,且一般投資人投資金額上限是 5 萬元,一年投資總額不能超過 10 萬元。

至於募資規模超過 3000 萬元的 STO,則需進入沙盒實驗。顧立雄表示,現在監理沙盒實驗的金額規模為 1 億元,經申請可以放寬到 2 億元。所以在 3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的 STO,需進入沙盒實驗。金管會也將在 4 月 12 日召開公聽會,擬定初步草案。

顧立雄表示,若將來實驗成功,將考慮修正證券交易法,開放 STO 交易所牌照,初步規劃是比照美國,以核發「另類執照」的模式進行,但若放到證交所或櫃買,業者可能會不高興,因此規劃成立 STO 的小型交易所,但一切仍等進入沙盒實驗後再評估。

(新聞資料來源 : 中央社)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