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傳媒 TaroNews - 台灣觀點.芋見真相

劉曉波身影在其中 劉霞與白色恐怖家屬作品聯展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劉曉波身影也在其中。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是一位詩人、藝術家。他的作品 30 日起,將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當劉曉波遭逢 3 年勞改期間的攝影創作也將在其中。

這是劉霞的作品在劉曉波死後首次於亞太地區公開展出,但他本人卻因為健康與心理創傷,無法親自隨作品來台。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劉劉曉波身影也在其中。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台北當代藝術館將自 3 月 30 起至 5 月 26 展出《呼吸鞦韆-劉霞、蔡海如雙個展》。遭中國政治迫害的劉霞,與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蔡海如,兩人其實並不相識,也來自不同時空背景,但當代館將兩人的作品在同一個展間展出,企圖製造對話。

劉霞展出攝影作品 26 件以及 6 篇詩作。這一批作品是劉曉波遭逢 3 年勞改期間的攝影創作,雖然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曾經協助在北京展出過一次,但當劉曉波在獄中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後,原本就遭中國當局長期監視與軟禁的劉霞,更遭限制再也不能公開展覽,僅在私人場合與網路上呈現。這批作品目前由法國政治學者蓋.索門(Guy Sorman)收藏並於 2011 年 10 月在巴黎布洛涅-比揚古(Boulogne-Billancourt)首次國際公開展出。

當代館館長潘小雪表示,劉曉波死後,劉霞在巴黎過著「隱居」的生活,無法出席公開場合,至今也不曾接受任何記者的訪談,可見創傷之深。因此也這次因為健康因素為由,沒有來台灣。

潘小雪解析,劉霞展出的作品分為兩個主題,一為有著成人臉孔的嬰兒娃娃們,表情看似暴怒、恐懼、迷惑或者吶喊般,這些娃娃在真實的場景中,不知不覺成為一個個活生生的精靈,創造出恍惚的空間及時間感,似乎反應出劉霞自身的遭遇,靜默地注視這一切,凝視、沉默、企圖超越。另一個主題則用各種布料,蜷曲蔓延成各式造型後拍攝,織料上的紋理質感與糾結的團塊,表現出無言的苦悶。

而除了攝影作品外,在展間走廊的窗戶上則展出劉霞的詩作,描述創作娃娃系列作品的心靈狀態,與劉曉波間夫妻相互的傾訴。

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蔡海如裝置藝術作品「生命之花」。芋傳媒記者賴品瑀攝。

蔡海如則展出裝置作品 2 件。《飄》位在展場走廊底,懸掛了一張俯視漂浮著粉色裸女腦門的小畫和一首詩,表達她心中想要獲得自由、尊嚴的奮鬥過程;《生命之花》則為40多盆黃金葛植栽組成,蔓延在展間地面,其間交錯放置一則則編寫來自《獄外之囚:白色恐怖受難者女性家屬訪問紀錄》書中,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心聲,與一個一個家庭的生命故事。

蔡海如表示,雖然黃金葛不會開花,卻被稱為生命之花,雖然自身含有毒性,卻又能淨化空氣,蔡海如表示,這象徵著堅韌善良與守望幸福的意含。

蔡海如的父親曾因參加讀書會以及加入地下黨活動成為政治犯,兩次共24年的入獄。他曾經隱藏與迴避受害者家屬的身份,卻在一次聯展的邀請下,重新面對自己。蔡海如指出,他在 2003 年才小心翼翼地開始,用各種藝術手法表達她身為一個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在時光歲月和青春流失中,不斷被壓抑禁錮的難言與失語的心境。當時他的作品也曾出現黃金葛,但卻佔了很小部分,如今卻佈滿展間地面,顯示承襲了過去父母「只要活著」奮力走過來的堅強意志。

潘小雪表示,身為政治受難者家屬,兩位藝術家如同另一種囚徒般心繫著獄中之人,現實生活中被監視、排擠,在遭受極度荒謬與痛苦的同時,但藝術家的靈魂也開啟另一個創作的世界,讓他們獲得自由、尊嚴及詩意。

而這次展覽觸碰了人權議題,當代館也鼓勵青少年表達意見,提出對人權的認知觀點,或關懷回應遭受政治迫害的女性家屬,因此也將舉辦觀後心得徵文比賽,徵件日期自即日起至5/18,歡迎高中生踴躍投件,徵件網址:https://goo.gl/2ZYWWb

展覽資訊:http://www.mocataipei.org.tw/index.php/2012-01-12-03-36-46/upcoming-exhibitions/2797-2019-03-04-10-17-00

邀請您加入「芋傳媒」的粉絲專頁
邀請您加入「芋生活」的粉絲專頁
我知道了

評論被關閉。